夏晓曦不是被人残忍害死的,她的全身没有致命性的损伤。
夏晓曦也不是个有病的孩子,从组织脏器形态来看,即便不去做组织病理学检验,也大概能确定她是个健康的人。
在排除了所有常见的死因之后,一块红色的印记解开了聂之轩的疑惑。
在夏晓曦颈部右侧,有一块殷红的红斑。用现在时兴的词儿来解释,这是新郎给她种下的“草莓”。然而,正是这一块“草莓”,要了夏晓曦的命。
最后,聂之轩判断,夏晓曦是颈动脉窦受到了压迫,致使心跳、呼吸骤停而被抑制死。这,是一场意外。
案情x剖析
抑制死
抑制死是一种非常少见的死亡原因,但是因为它出现得急骤,而且不可预见,所以极易引起误会、不理解以及舆论的广泛关注。在医疗活动当中,有时也会突发抑制死,从而造成死者家属的误解,引发医疗纠纷等。
什么是抑制死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种非常少见,但是每次出现,都会引起不小波澜的死亡原因。
抑制死,是指由于身体某些部位受到轻微的、对正常人不足以构成死亡威胁的刺激或外伤,通过反射在短时间内令心跳停止导致的死亡。尸检一般不会发现明确死因。
在1894年,两位医学家勃罗亚德尔(
ouardel)和贝纳姆(benha),报道了一些在喉部或心前区受到显著轻微的打击后突然死亡的病例。他俩第一次在报道中提出了“抑制死”这个名词。经过一百多年的医学实践和法医学实践,这种死亡原因也被大量的实践案例证实。
那么,抑制死的发生原理是什么呢?
抑制死,是由于一些支配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受到刺激后过度兴奋,致使心血管活动突然被抑制而发生心搏骤停,从而导致的死亡。比如上述案例中,当颈部两侧受到暴力累及颈动脉窦时,颈动脉窦内血压迅速升高,引起压力感受器强烈兴奋,就会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导致心搏骤停,从而产生不幸的结果。
可以刺激迷走神经的,当然不仅仅是“吻颈”。在法医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利用钝性外力击打或压迫颈部、心前区、心后区、会阴部,以及某些医疗活动,如胸腹部穿刺,尿道扩张、引流等,都可能导致抑制死。
这也是我们在电视剧中经常看到的,有人用手掌往他人颈部侧面一砍,他人迅速丧失意识而昏厥倒地的理论基础了。
颈动脉窦受击打或压迫,导致昏厥是比较多见的,导致死亡却是比较罕见的。不过,并不是说颈动脉窦受到击打,就一定会导致昏厥。这也是此类电视剧的一个“bug”(漏洞)。如果人没有昏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