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页

谢岑儿有些意外,这些事情她是已经完全不记得了的。

一旁的陈瑄也笑了起来,道:“那得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十余年是有的。”卢衡笑着说道,“那会儿陛下也就比如今的贵嫔再大几岁。”

“大将军这话朕是不爱听的,说得仿佛朕已经年岁不再垂垂老矣。”陈瑄笑着说着,一边往山上走,一边拍了拍谢岑儿的肩膀,示意她跟上来,“朕今日看到了大将军带的兵,倒是有了信心,朕有生之年应当是有机会能重新回去晶城了。”

谢岑儿跟上了陈瑄的脚步,心中开始疑惑起来,陈瑄这显然看起来是要和卢衡说一说朝事,喊她来是为了做什么?

只是这会儿不是能提问的时候,她于是只跟在后面,没有开口说话。

卢衡倒是回头又看了她一眼,才接了陈瑄的话道:“不过臣是不敢夸下海口的,如今时机看着是能把琉州先拿下来,瑶州是得先稳住了。”

“朕是想着,若是玉州刺史能配合用兵,两边合围,或者可以先把琮州吞下。”陈瑄说道。

卢衡想了想,道:“先拿琮州或者先拿琉州,都要趁着如今北边政局不稳,若是让刘阿池真的站稳了重新把北边如今分裂开的两个收拾明白,到时候又成了硬仗。”

听到这里谢岑儿忽然有些明白,这里其实有一个关键,那就是玉州。

玉州的位置她是很知道的,事实上处于南北东西的正中位置,曾经是被北边的上一个政权占领并不属于魏朝,但在陈瑄继位之后,几次用兵并取得胜利,玉州才重新回到了魏朝版图。

曾经打下玉州并屯兵的是谢应,现在在玉州当刺史并封大将军的是她的大哥谢岳,从某种程度来说,玉州对谢家的向心力更强,谢家甚至比陈瑄更能指挥玉州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