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的翰林学士哟,你怎么还自称学生呢?
听见刘禅这句话,范成大整个人都懵逼了。
大宋的翰林学士,只有三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便是科举考试的前几名。
但就算是前几名,也得通过馆阁选拔之后,才能进入翰林院。
而且进入翰林院,距离成为翰林学士还有很远的距离。
刚进翰林院的学子,一般会授个校书郎之类的职位,然后一步步升职,混到顶点才能成为翰林学士。
第二个来源,便是政绩突出的地方官员,经重臣推荐,皇帝批准之后,才能进入翰林院。
然后同样要一步步的晋升,最后才能成为翰林学士。
而第三个来源,便是皇帝特召。
这种情况极少,一般是名扬天下的神童,而且还要通过专门的神童试,才有可能会被皇帝特召。
比如名扬大宋的婉约词宗师晏殊,但是从这个渠道进入翰林院,并最终成为翰林学士。
范成大认真在心里对比了一下,然后,更懵逼了。
我是科举的前几名吗?
是个屁!
非但不是前几名,甚至都快成倒数了。
我是政绩突出的地方官员吗?
是个屁!
我特么一天班没上呢。
那我是名扬大宋的神童吗?
勉强.......也算不上。
自己确实从小被夸神童,但也就是在老家一带有点儿名气而已。
放在整个大宋,还真排不上名号。
比如有个叫虞允文的,苏大学士的老乡。
人家的神童之名,可比自己响得多。
所以,自己特么的到底是怎么在一个条件都不符合的情况下,直接原地起飞,一步跨到别人奋斗的终点,成为翰林学士的?
哦,懂了。
官家是要让我找到那个叫大秦的地方,然后给他们传教。
可是官家,我再怎么说也是读了几十年圣贤书的人。
你拿翰林学士来考验我,我......根本经不住考验啊。
一想到这个,范成大干脆也不扭捏了。
“微臣谨遵圣谕,定不让官家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