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玉玺暗启东风祭

难逃懿劫 难逃懿劫 2914 字 1天前

民间的舆论几乎是一边倒。几天过去了,皇宫门前负责接收线索的官吏,闲得能拍苍蝇,连个鬼影子都没等来。

蜀国皇宫,承露殿。

刘备焦躁地在龙椅前踱来踱去,那张保养得宜的脸因为愤怒而扭曲。

他猛地停下,抓起御案上的一叠奏章——都是各地汇报“暂无元歌线索”的——狠狠地摔在地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他咆哮着,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

“还有那些刁民!那些不知感恩的蛀虫!”

他气得浑身发抖,手指指向殿外,仿佛能穿透宫墙,指向那千千万万沉默的百姓:

“他们肯定是串通好的!和那元歌逆贼是一伙的!包庇逆贼,就是与孤为敌!与整个蜀国为敌!”

他的眼神变得凶狠而疯狂:

“查!给孤挨家挨户地查!把所有可疑的人都给孤抓起来!严刑拷打!孤就不信,撬不开他们的嘴!肯定有人知道元歌在哪儿!宁可错杀一千,也绝不能放过一个!”

“只要抓到元歌,孤要把这些包庇他的刁民,统统杀掉!一个不留!”

就在刘备如同困兽般发疯咆哮时,殿柱旁,两位臣子正冷眼旁观。

赵云一身银甲,站得笔直,但他那总是充满忠勇之气的脸上,此刻却覆盖着一层难以掩饰的冰霜和厌恶。

他看着刘备那歇斯底里的样子,紧抿着嘴唇,仿佛多看一眼都会污了眼睛。

他微微侧头,用几乎只有两人能听到的音量,对身旁摇着羽扇的诸葛亮低语,语气里充满了鄙夷,甚至连尊称都省了:

“军师,你看‘刘缺德’那副德行……张牙舞爪,无能狂怒……”

赵云的声音从牙缝里挤出来。

“像不像集市上那只被抢了香蕉,只会嗷嗷乱叫、上蹿下跳的……猴子?不,说猴子都抬举他了,像不像那戏台子上,脸上涂得花花绿绿,专门出洋相逗人发笑的……小丑?”

诸葛亮闻言,鹅毛扇轻轻掩住口鼻,只露出一双洞察世事、此刻却盈满讥诮的眼睛。他目光扫过还在指天骂地、唾沫横飞的刘备,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冰冷的笑意。

他微微颔首,同样压低声音回应,语调平缓,却字字如刀:

“子龙啊,”

诸葛亮轻轻摇扇。

“你说他像小丑?此言差矣……”

他顿了顿,看着刘备因为暴怒而涨红的脸,和那因为极端自私而扭曲的五官,缓缓道:

“那小丑登台卖笑,是为搏人一乐,好歹也算是凭‘本事’吃饭,但是也算是个人。你再看看台上这位……”

诸葛亮的扇尖几不可察地指了指龙椅方向,语气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怜悯和讽刺:

“除了他身上那层,比益城墙砖还厚实、刀枪不入的‘脸皮’,尚且能看出是张人皮之外……”

“其言行举止,所思所想,还有哪一处……配称之为‘人’呢?”

“呵呵呵……”

一声极轻的、带着无尽嘲讽的冷笑,消散在承露殿压抑的空气里。

与刘备那暴跳如雷的咆哮形成了最尖锐,也最可悲的对比。

殿外的阳光努力想要穿透窗棂,却照不亮这蜀国权力核心深处,早已腐烂的人心。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

丞相府邸深处,一间僻静的厢房。

门窗紧闭,厚重的帘幕阻隔了内外。房间内光线晦暗,唯一的光源是屋子中央木桌上的一根粗壮蜡烛。

烛火不安地跳动着,将围桌而坐的两人身影投射在墙壁上,拉长、扭曲,如同蛰伏的暗影。

诸葛亮和赵云,相对而坐。

赵云依旧是全副武装,银甲在烛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身后的龙胆亮银枪即使在鞘中,也隐隐透着一股血腥气,腰间的青釭剑更是不祥地沉默着。

他似乎刚从某个险地归来,身上还带着夜风的微凉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诸葛亮则是一身常服,姿态看似放松地靠在椅背上,手中那把标志性的、羽翎呈奇异蓝色的诸葛神扇,正不疾不徐地摇动着。

扇面划破空气,带起微弱的气流,使得桌上的烛火摇曳得更加诡谲。

两人脸上都带着笑,但这笑容背后,却藏着截然不同的意味。

诸葛亮是那种一切尽在掌握、智珠在握的悠然浅笑,眼神在跳跃的烛光映照下,深邃难测。

赵云则用手撑着脸颊,嘴角咧开,露出一口白牙,那笑容里带着几分完成任务后的轻松,更多的则是一种毫不掩饰的、对皇宫里那位“主公”的鄙夷和戏谑。

沉默了片刻,只有烛芯燃烧时细微的“噼啪”声。

诸葛亮终于开口,羽扇未停,声音低沉而平稳,仿佛在谈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东西,找到了吗?”

他顿了顿,扇子轻轻一滞,语气里带上了一丝恰到好处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