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新征程(3)

所以曹昂重返许都是必然,因为其要承担起曹操转变思路后,从肩上卸下的部分职责,比如真要发生突发战争,曹昂是要顶上去的。

这也是曹昂诞下嫡子,且子嗣众多,不然的话曹操不会有此考虑,可从另一方面来讲,曹操纵观整个谯县曹氏势力,特别是思考了曹仁、曹纯、曹洪、夏侯惇、夏侯渊这些人,他发现这些宗亲宿将虽忠勇可嘉,却多困于旧战法,没有一个人能扛起他卸下的部分职责,而曹昂是最合适的。

当然对于曹昂,曹操也是有补偿的。

仍叫其领荆扬两州军政,就有一部分是这个原因。

当然,这只是部分而已。

真正起到决定性因素的,是两方面。

一个,是曹操不希望看到,曹昂过去在襄阳,针对荆豫徐扬等地展开的谋改,只因曹昂调入中枢,就出现了中断或倒退,这对谯县曹氏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一个,是曹操希望借此调动,使得曹昂以谯县曹氏之名,聚拢起的那批文武,能够更好的融合进新的体系下,同时这也是在正告自己麾下的那些文武,别没事把心思放到排挤年轻人上面。

在整个谯县曹氏麾下,甚至是放眼全天下,唯有曹操、曹昂父子在职官上是有相似的,既有在中枢的主要职官,又有在地方的主要职官。

当然,曹操是丞相,有组建的丞相府统揽大权,这其中就包括对冀州的掌控。

但是曹昂就不同了,在中枢,他需要卫将军府,来面对在中枢的职责,在地方,他需要荆州牧府,甚至还要借助卫将军府光环,来更高的督荆扬两州军政。

这就给曹昂麾下驱使文武一个极好讯号。

好好干,有你们的公子在前面打拼,你们在后分忧解难,那么你们的前程一定是光明的。

只是这对曹昂的压力就大了。

一方面曹昂要解决留任荆扬文武班底,一方面要带走一批文武班底归许,一方面还要提供一批人才到丞相府。

这三重任务交织,使他必须在人事布局上精打细算,如同弈棋般权衡每一步落子。既要确保荆扬根基不被动摇,又要让许都新局有人可用,更需为丞相府输送可用之才,以免中枢与地方脱节。

当然这只是明面上的,曹昂把这些做好了,曹操会很高兴,因为通过这件事,也是在无形的告诉其他人,他曹孟德的儿子,一切都是以公事为重的,没有在重大决策上,掺杂有私人感情,这代表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

而在私底下的考验,这才是更为重要的。

一个是亲军校尉部的归属,这点就无需赘言了,一方势力下,哪怕明确了继承人的身份,曹昂在地方可以有隐秘战线的力量,但是到了中枢就不行了,这不是与曹操的权力高度重合了?

父子俩,一个在中枢,一个在地方,这至少有地域上的缓冲,但是全都在中枢,那缓冲就不能是地域上了,而是权力上了。

权力上的缓冲,意味着亲军校尉部必须交还丞相府统辖,甚至向丞相府举荐的人选中,还必须有涉及这方面的人,毕竟先前针对益州等地的攻略,不可能因为亲军校尉部的上交就结束吧?

这不是严重损害谯县曹氏核心利益?

统一汉室半壁江山,跟一统汉室天下,毫无疑问,后者的政治获益更大,这同样能为谯县曹氏带来莫大的好处与优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另一个,则是关于豫、徐两州了,在明确新的职务下,掌控新权力下,曹昂是否会为了巩固自身权力,从而在豫徐两州调遣文武,以事实削弱豫徐两州,使两州秩序出现动乱为背景,好叫自己在荆扬两州权势进一步巩固?

这是曹操对曹昂的深层考验,能否真正将公置于私之上。

曹操要的,是一个能为整个集团利益考虑的继承人,而非仅知扩张私权的长公子。

在明面上的怎样都好说,难就难在藏在暗地里的,好在,曹昂想要的,不是一族继承者那么简单,而是更大更多!!

所以在对地方的调整上,他不是以自己利益为主的,而是以整个谯县曹氏利益为主的,因为曹昂无比清楚一点,个人的强盛不算强,唯有整体的强盛才是根本。

相较于曹操,其实曹昂更愿意看到谯县曹氏内部的全新整合,因为只有这样,谯县曹氏才能更上一个台阶,走一条不同其他宗族的路,以为后续逐步摆脱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潜藏束缚!!

奉天子以令不臣,是叫谯县曹氏掌握了大义,拥有了战略主动,但与此同时,也禁锢了谯县曹氏的发展,这一切都是围绕汉室这一框架进行的,曹操掌握权势再大,那也是当权的汉臣。

如何以谯县曹氏为主导,开辟一个全新的秩序与体系,这才是对谯县曹氏最为有利的。

曹昂的思路很明确,让汉室在所有人心中死掉,不是靠一纸诏令或一场政变,而是通过持续推动新政、更替官僚、重塑礼法,使汉室的存在渐渐沦为象征,只有赢取了多数人的支持,曹氏天下的根基才会浑厚。

不至于说背负个得国不正的名号面世。

这看起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可实际上却是影响深远的,曹昂可不希望曹氏天下从一开始就把路子给走歪了。

真要是这样,即便没有司马篡曹,还有有别的篡曹,甚至发生在司马一朝的八王之乱,还会以别的形式发生在曹氏政权内部。

向士族阀阅、豪族郡强等特权群体低头妥协,这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曹昂要叫门阀势力,在曹氏政权中根本没有成形的可能!

九品中正制,那就是个笑话!!

不过对于官阶,这还是要划分的,只有把这件事做了,才能废除掉征辟之权,做官就好好做官,征辟什么属官属吏啊,这其实个人能够染指的,这是国朝抡才大计,必须牢牢掌握在国朝手中才行!!

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选官之权重归朝廷,杜绝私门恩荫之弊。曹昂深知,权力若散于私属,必成尾大不掉之势,终将反噬社稷根本。

东汉已经走了这一歧途,他怎么可能会再走一遍。

“对吴郡,曜卿公、兴霸要勠力同心才行。”

吴郡,吴县。

城墙之上,曹昂身披大氅,立于凛冽寒风之中,目光越过城垣,投向远处,语重心长的对袁涣、甘宁嘱咐起来,“吴郡乃江东要地,因叛逆孙策的仗是结束了,但这不代表一切就都结束了。”

“清查田亩,编户齐民,聚拢流民这些,是吴郡太守府之后的重担,这些在原征东将军府都是一直在做的,曜卿公是知晓如何做的,将吴郡交到曜卿公之手,昂方能安心的前去许都赴任新职。”

“公子放心,涣一定会做好份内之事的。”

在与甘宁相视一眼,袁涣立时表态,朝曹昂作揖拜道。

“有公之言,昂如何会不放心。”

曹昂露出笑意,伸手搀扶着袁涣双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