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魏勃退立一旁,面有战色,不敢复言。这是魏勃故作此态,瞒过灌婴。灌婴注目多时,向魏勃微笑道:“我道魏勃有什么勇敢,原来是个庸人,有何能为?”于是就革了魏勃的将军之职,让他返回齐国,自己则引兵奔驰返回长安。
琅琊王刘泽,探得消息吕氏尽诛,内外解除戒严,才得放胆登程,驱车入都。可巧朝内大臣,秘密商议善后事宜,一闻刘泽到来,统以为是刘氏宗室,琅琊王刘泽年齿居长,不能不邀他参议,免有后言。刘泽从容入座,起初是袖手旁观,不发一语,但听陈平周勃等宣言道:“从前吕太后所立少帝,及济川淮阳恒山三王,实皆非惠帝遗胤,冒名入宫,滥受封爵。今诸吕已除,不能不正名辨谬,若使他姓再得乱宗,将来年纪长成,秉国用事,仍与吕氏无二,我等且无遗类了!不如就刘氏诸王中,择贤拥立,方可免祸。”
这番论调说将出来,大众统皆赞成,就是刘泽也无异词。及说到刘氏诸王,当中有人出来主张,谓齐王刘襄是高帝刘邦的长孙,应该迎立。刘泽即发言驳斥道:“吕氏以外家懿戚,得张毒焰,害勋亲,危社稷,今齐王母舅驷钧,如虎戴冠,行为暴戾,若齐王得立,钧必专政,是去一吕氏,复来一吕氏了。此议如何行得?”
陈平、周勃,听到此语,当然附和刘泽的建议,不愿立刘襄。其实刘泽是怀着前恨,借端报复,故有此言。大众又复另议,公推了一个代王刘恒,并说出两种理由,一是高祖刘邦诸子,尚存两王,代王年纪较长,性情又仁义孝善,不愧为君,二是代王母家薄氏,素来德行长厚,未曾经参与政事,可无其他忧患,有此两善,确是名正言顺,允洽舆情。陈平和周勃遂依了众臣之议,暗中使人前往代国面见代王,迎他入京。
代王刘恒接见朝廷的来使,问明来意,虽然觉得是一件大喜事,但也没有敢骤然动身,因此召集群僚臣属,开会商议如何行动。郎中令张武等谏阻道:“朝廷大臣都是当初高帝时的大将,熟习兵事,多谋善诈,他们的用意恐怕不止于此,这样做只是畏惧高帝、吕太后的威势罢了。如今他们刚刚诛灭诸吕,血染京城,此时来人名义上说是迎接大王,其实不可轻信。希望大王假托有病,不要前往,以便观察他们会有什么变化。”
说到末语,忽然有一人进言说道:“诸君所言,都属非是,大王得此机会,即应命驾入都,何必多疑?”
代王刘恒闻声看去,乃是中尉宋昌,正欲启问,宋昌已然接着说道:“臣料大王此行,万安万稳,保无后忧!试想暴秦失政,豪杰并起,那一个不想称尊,后来得践帝位,终属刘家,天下都屏息敛足,不敢再存奢望,这便是第一件无忧呢。高帝分王子弟,地势如犬牙相制,固如磐石,天下莫不畏威,这第二件也可无忧。汉兴以后,除秦苛政,约定法令,时施德惠,人心已皆悦服,何致动摇。这第三件更不必忧了。就是近日吕后称制,立诸吕为三王,擅权专政!何等威严,太尉以一节入北军,奋臂一呼,士皆左袒,助刘灭吕,可见得天意归刘,并不是专靠人力呢。今大臣虽欲为变,百姓不肯听从,如何成事?况内有朱虚东牟二侯,外有吴楚淮南齐代诸国,互相制服,必不敢动。现在高帝子嗣,只存淮南王与大王二人,大王年长,又有贤圣仁孝的美名,传闻天下,所以诸大臣顺从舆情,来迎大王,大王尽可前往,统治天下,何必多疑呢!”宋昌是见得到,说得透。
代王刘恒素来性格谨慎,还有三分怀疑之心,于是入宫说于其母后薄氏。薄太后前居宫中,亦经过许多艰苦,幸得西行,脱身免祸,此时尚带余惊,不敢决定计划令往。代王刘恒又召入卜人,嘱令占卦,卜人占得卦象,即向代王刘恒称贺,说是大吉。代王刘恒问及卦兆爻辞,卜人道:“卦兆叫做大横,爻辞有云: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周易中无此三语,想必是出自诸连山旧藏。
代王刘恒说道:“寡人已经为王,还做什么天王呢?”
卜人道:“天王就是天子,与诸侯王不同。”
代王刘恒乃遣母舅薄昭,先赴往都中,问明太尉周勃,周勃极言诚意迎王,誓无他意。薄昭即返回代国报告代王刘恒,代王刘恒听后,方才笑语宋昌道:“果如君言,不必再疑!”随即备好车驾,与宋昌一同登车,令宋昌骖乘,随员惟张武等六人,循驿西行。
到了高陵,距长安不过数十里,代王刘恒尚未完全放心,于是让宋昌另外乘坐驿车,入京都观查变化。宋昌奔驰抵达渭桥,但见诸大臣都已守候,因而即下车与语,说是代王将至,特来通报。诸大臣齐声道:“我等已恭候多时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宋昌见群臣全体出迎,料是同意,乃复登车回至高陵,请代王刘恒安心前进。代王刘恒再使骖乘,命人驾车行进,至渭桥旁,诸大臣已皆跪伏,交口称臣。代王刘恒也下车答拜,宋昌亦随其下。待至诸大臣起来,周勃抢前一步,进白代王刘恒,请屏左右,宋昌即在旁边正色说道:“太尉有事,尽可直陈;所言是公,公言便是;所言是私,王者无私!”
正大光明。周勃被宋昌这一说,不觉面颊发赤,仓猝跪地,取出了天子符玺,捧献代王刘恒。代王刘恒见状,谦虚感谢道:“且至邸第,再议未迟。”
周勃于是奉玺起立,请代王刘恒登车入都,自为前导,直至代邸。时为高后八年闰九月中,周勃与右丞相陈平,率领群臣僚,属上书劝进。略云:
丞相臣平,太尉臣勃,大将军臣武,即柴武。御史大夫臣苍,即张苍,前文云曹窟为御史大夫,此时想已辞职。宗正臣郢,朱虚侯臣刘章,刘章本赴齐国,至此已经还都。东牟侯臣兴居,典客臣揭,再拜言大王足下,子弘等皆非孝惠皇帝子,不当奉宗庙,臣谨请阴安侯,系高祖兄,刘伯妻,即羹颉侯信母。顷王后,高祖兄,仲妻。仲尝废为合阳侯,子濞为吴王,故仲死后,得谥为顷王。琅琊王,暨列侯吏二千石公议,大王为高皇帝子,宜为嗣,愿大王即天子位!
代王刘恒阅览此书,复申谢道:“奉承高帝宗庙,乃是重事,寡人不才,未足当此,愿请楚王到来,再行妥议,选立贤君。”群臣等又复面请,并皆俯伏在地,不肯起来。代王刘恒逡巡起座,西向三让,南向再让,还是向众固辞。陈平周勃等齐声说道:“臣等几经恭议,现在奉高帝宗庙,唯大王最为相宜,无论天下列侯万民,无思不服,臣等为宗庙社稷计,原非轻率从事,愿大王幸听臣等,臣等谨奉天子玺符,再拜呈上!”说着,即由勃捧玺陈案,定要代王接受。代王刘恒方才应允道:“既由宗室将相诸侯王,决意推立寡人,寡人也不敢违众,勉承大统便了!”群臣俱舞蹈称贺,即尊代王刘恒为天子,是为汉文帝。
东牟侯刘兴居进奏道:“此次诛灭吕氏,臣愧无功,今愿奉命清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