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午夜调频09.17:红绣鞋的回响

林野搬进老城区37号院时,房东老李把钥匙递给他的手顿了顿,盯着阁楼的方向反复叮嘱:“夜里十一点后别碰任何能出声的东西,尤其是调频09.17的广播。那台老座钟敲十二下前,必须把所有电源拔了——这话我只说一次。”

他当时抱着半人高的录音设备,满脑子都是“月租三百还带阁楼”的划算,只含糊应了声,连老李拧紧的眉头都没在意。林野是个“声音收集者”,专门录城市里即将消失的声响——巷口修鞋匠的锤击声、老槐树的落叶声、甚至是晨雾里卖豆浆的吆喝声。37号院这种没被翻新的老地方,对他来说就是声音的宝藏,至于“诡异传说”,他只当是老人吓唬人的戏码。

阁楼的斜顶铺着旧木版,墙角立着台掉漆的座钟,钟摆“滴答”声像掐着秒数在走。搬进来第三天,林野在储物间的木盒里翻出台黑色胶木收音机,机身刻着“红星牌”,调频旋钮旁有道指甲抠出的深痕,痕边用红漆写着模糊的数字:09.17。木盒底层压着张泛黄的纸条,字迹洇着水痕:“别听,别应,别找红绣鞋。”

一、十二点的脚步声

那天林野在巷尾录完磨刀师傅的砂轮声,回到阁楼时已近十一点半。老座钟的指针颤巍巍地往十二点挪,他擦着收音机上的灰,鬼使神差地找了节五号电池装上。指尖刚碰到调频旋钮,就听见“咔”的轻响——旋钮像被无形的手拽着,自动卡在了09.17的位置。

没有嘈杂的电流声,只有一段极轻的脚步声从喇叭里钻出来,“嗒、嗒、嗒”,是布鞋踩在青石板上的质感,慢得让人心里发紧。林野皱着眉调大音量,脚步声突然停了,接着传来个女人的声音,柔得像浸了水的棉线,却裹着股化不开的潮味:“今天的故事,要从三十年前的红绣鞋说起。”

“当——”老座钟敲了第一下,十二点到了。

“37号院以前住过个绣娘,姓苏,手巧得能让丝线在布上开花。有年冬天,她接了桩急活,给城里陆家小姐绣双红绣鞋,要赶在腊月初八当嫁妆。苏绣娘熬了两个通宵,鞋面上的牡丹快绣完时,突然发现少了根大红绣线。她记得前几天刚买过,翻遍了针线篮也没找着,直到夜里听见窗台有响动——”

女人的声音顿了顿,喇叭里传来“哗啦”声,像水流过木缝。林野下意识地摸了摸胳膊,阁楼里明明生着电暖器,却突然冷得像冰窖。

“苏绣娘抬头一看,窗台上摆着根红绣线,线尾缠着片槐树叶。她以为是风吹来的,捡起线就往鞋面上缝。可针刚扎下去,绣鞋突然动了,鞋尖往起翘了翘,从里面流出水来,顺着窗台往下滴。水里浮着个小小的影子,是个穿蓝布衫的小女孩,手里举着双没绣完的小绣鞋,鞋面上缺颗珍珠扣。”

“小女孩说:‘苏姐姐,我的鞋扣掉了,你帮我补上好不好?’苏绣娘吓得把针扔在地上,说那是上个月绣坏的鞋,早该扔了。小女孩突然就哭了,眼泪掉在水里,水一下子涨起来,漫到了苏绣娘的脚边。她想跑,可脚像被胶水粘在地上,看着水一点点漫过膝盖、腰、胸口……最后连声音都没来得及发出来。”

林野的呼吸猛地顿住。昨天他在院里跟张老太聊天时,老人确实提过三十年前的绣娘失踪案——警察来查时,只在屋里找到双没绣完的红绣鞋,鞋面上的牡丹缺半片花瓣,地上积着滩莫名其妙的水,从此再没人见过苏绣娘。

“你在听吗?”女人的声音突然近了,像贴在他耳边说话,“现在,苏绣娘的红绣鞋,就挂在你家窗台上。”

林野猛地转头,阁楼的窗户不知何时开了,夜风卷着槐树叶吹进来,枝桠上果然挂着只红绣鞋——鞋面上的牡丹缺了半片花瓣,鞋尖正往下滴水,滴在地板上积成小水洼,慢慢往他的脚边漫。他慌得想去关窗,却看见水洼里映出个影子:蓝布衫,湿头发,手里捧着双红绣鞋,正站在他身后。

“啊!”林野踉跄着往后退,撞在收音机上。喇叭里突然传来刺耳的电流声,女人的声音变得尖锐:“你看见她了对不对?就像三十年前,那个帮她捡绣线的邻居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