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逻辑是:既然欧罗巴选择要与大量的外国人做生意,因为文化上的不同必然会引起纠纷与摩擦,如果依旧坚持舆论管制会极大的拖累经济发展影响招商等活动。
很多人仅仅是将自己遇到的不满遭遇发泄发泄而已,平日里该干嘛干嘛不至于当个魔怔人。犯不着上纲上线去搞什么动作,毕竟抱怨归抱怨。
正是因为如此那群意见领袖跳得这么欢,仅仅是因为要封他们账号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伤而已。
现在欧罗巴处在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当中,任何不确定因素都会被得到有效控制。不单纯只是因为经济问题,对这些自认为小资的公民自由容忍度大幅下降。
只要学会话术,就能够对真正干实事有建设性意见的人横加指责,毕竟只要是实践就一定有犯错的潜在风险。
避免一切风险的方式就是像程心officall一样,只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去评判任何人任何事,只要不做事就不会有任何失误。
而想要发展就必然会伴随出错与纠错,不然过几年、十几年后还只站在原点。
他不爽完完全全离开欧罗巴到其他地方试试,在欧罗巴你尝试冲塔最多会被账号封禁放暑假、寒假,如果是机械帝国、奥斯曼帝国等国家就会被噶人头连命都没有。
他们只是生在欧罗巴而已,这并不妨碍他们会成为欧罗巴的潜在敌人。
欧罗巴已经在教育层面上进行了系统性的整合,不分种族、不分阶级、不分出身、地域……是不是欧罗巴人或者认同欧罗巴的区别只在于:如何去看待那场解放欧罗巴的战争,这是最为关键的判断方式。
如果将那场战争往贱民用暴力去抢夺富商财富,那种视角去理解那场战争的话。什么成分就已经很清楚,是敌是友就非常明确。
他们应该庆幸,目前欧罗巴依旧保持对经济与科技上面的发力。至少并没有陷入到关乎生死存亡的安全焦虑中,就像和平时期的死刑是一件慎之又慎的事情,但是在战场上处决一个抗命的逃兵是相对简单的。
国家发展的三个阶段、国家投入的三个阶段。
求生存、谋发展、要尊严。
安全投入、经济投入、科技投入。
这个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在第一个阶段就已经苦苦支撑不足百年就轰然倒塌,成为了后发者或者周围国度用来发展自身的粮食。不断重复的丛林法则让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没有能走完百年时光,当一代明君陨落的时候就会进入下一个循环。
欧罗巴的存在对于很多国家来说是特殊的。
首先欧罗巴对于开启对外扩张的想法非常克制,这很多来自于历史因素与当下状况。
欧罗巴是一个庞大的大陆级别国家,土地广袤到只要进行合理的人口分配就能够实现地广人稀的状况。加上远超陆地领土面积的海洋控制区,霸主级别的国家对外扩张没有什么必要性。
欧罗巴与众多国家特别是小型国家势力进行接触的时候,并没有像是机械帝国那般从实力的角度去单方面霸凌这些小国。而是进行积极的磋商,试图寻找到双方都能够接受的双赢局面。
一般来说过程大差不差都是这种:
“这个方案怎么样?”欧罗巴
“不行。”小国
“那这个怎么样?”掏另一个方案
一个方案不行就换到合适为止,谈都可以谈。而不像是机械帝国那样,只准备一套方案被拒绝后就想办法将能够答应的人变成那个小国的新国王。
就算小国过于警惕欧罗巴那犹如庞然大物的体量,出于这份恐惧去拒绝欧罗巴的任何提案。那么欧罗巴的外交方面,也会尊重他们的选择只是单纯的保持接触。
经贸谈判是怎么样运行呢?
首先就是货币互换协议,确保不会进入低效的以物换物的低效经贸。需要锚定一个等价物,这就是货币的作用。
欧罗巴会与小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以一定的比例汇率去双方互借一定数量的对方本国货币,到期后归还借出的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