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

重生大明1635 蜀中侠 1697 字 3天前

春闱结束了。

崇祯如愿以偿见到了前世知晓的历史名人,不认识的那六千多进士、学士也没关系,但凡往后干出成绩,迟早都会认识。

这批丁丑科全都将集中培训三个月,接受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植入与天子同步的超前理念,之后放在最适合的位置。

崇祯于太极殿勉励一番各科前二十,给他们打了很多气,描述了不同于这个时代的美好愿景,听得精英们热血沸腾。

......

春闱忙过了,接着另一件大事关乎大明走向。

三月初十,首届明镜台会议于大明会堂召开。

参会人数超过600人,除了京师入选的大员外,还有部分布政使司及直属府高官,府县官员、以及推选出来的知名人士、行业翘楚。

这届会议筹备许久,涉及问题方方面面,若非事关重大,说不定崇祯已经拍屁股出去浪了。

“臣等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庄严的军乐声中,崇祯身着崭新龙袍,出现于会堂主席台。

能参加这次会议的哪怕曾经一介布衣,入选明镜台代表便自动享受正三品礼遇规格,不存在乡间草民一说了。

“众卿免礼,赐坐!”

“谢陛下!”

每个代表桌上都放着几份厚薄不一的文书,某某布政司或直属府的座牌放于第一排,还给每人配上一壶茶,充分体现人性化。

“诸位!”

钱龙锡走向发言席,担任会议主持。

台上桌子有些特别,一铜皮物体矗于上方,人站上去刚好正对口子,无限接近后世扩音筒。

区别的地方在于非电子产品,样子也有些许差异,乃科学院多次改良而成,在全场安静状态下只要发言者敞开嗓门,能基本满足听众所需。

“本官担任会议司仪,按明镜台会议流程,本次会议共计召开十五天,本官宣布,大明明镜台今日正式成立!”

“哗啦啦......”

全场响起热烈掌声,拥有官身的人心潮起伏,这可比过去御史言官们瞎逼逼正规多了。

以往不少人认为,天子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拒绝谏言,碍于他的文治武功不敢多说。

自朝廷下发文书,朝廷拟成立明镜台并公布相应职能起,众人才明白天子不但会让大家说,还要拉更多人参与。

尤其是让每个人都准备提案供朝廷参考,这才叫真正的虚心纳谏,胜过任何历代明君。

而来自民间的群体呢,则更显兴奋异常。

从一介草民到参加如此高规格会议,竟然有向朝廷献计献策的资格与机会,天子还亲临现场,这可是从未想象过的殊荣啊。

“全体起立,奏国歌!”

厅堂一角军乐队奏响交响乐,曲调激情且澎湃。

以传统乐器形成的旋律,一点都不亚于后世西洋乐器,相反还多出不少特殊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