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惠玉家中,在她家吃饭的是一位带着个小孙女的老婆婆。
罗惠玉特意给一老一小烧了肉糜豆腐,还蒸了碗鸡蛋羹,烧了一条鱼。
她舀了一调羹鸡蛋羹放到老婆婆碗里:“大娘您牙口不好,吃这个。”
老婆婆感激得不知如何是好,只会连连道谢。
小孙女则睁着大眼睛,怯生生看着跟她一般大的春生,小口小口地吃着香甜的蛋羹。
春生夹了一筷子鱼肉给小姑娘,“吃鱼,小远叔叔说,小孩子吃鱼会变聪明。”
“当心鱼刺啊。”罗惠玉提醒道。
村子里,类似的情景处处上演。
原本可能对多了两张嘴吃饭还有些微词的村民,在拿到顾洲远承诺的每日五文钱补贴后,那点不快也烟消云散。
虽然可能这一餐年夜饭不止五文钱,但是有的钱拿总是让人高兴的事情。
更何况看着这些逃难而来、面黄肌瘦的人能吃上一顿热乎丰盛的年夜饭,大多数人心里那点良善也被激发出来,招待得格外用心。
只有穷人才会心疼穷人。
肉香、饭香、笑语声、还有零星传来的爆竹声,笼罩了整个大同村。
这场突如其来的雪灾和随之而来的难民潮,似乎并未冲淡年的喜庆,反而因为这份守望相助,让这个除夕之夜显得格外温暖而充满人情味。
顾家老宅里,顾洲远看着满屋子热闹的人,听着杯盘碰撞声和欢声笑语,心中安定。
他端起一碗酒,站起身,朗声道:“来,为了新年,为了咱们大同村越来越好,干杯!”
“干杯!”众人纷纷举杯响应。
无论是顾家人、香荷她们这些女子、还是小九这些新来的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对未来生活的期盼。
窗外的冰雪尚未消融,但饭桌上气氛热烈,暖意盎然。
这个特殊的除夕,食物的香气与人的温情,共同驱散了冬日的严寒,也预示着大同村来年必将更加兴旺团结。
晚上训练场那边架起了好多堆篝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