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显示器的光屏一一熄灭,楚清便率先在闷热的舱内鼓起了掌,霎时间掌声雷动,欢呼声洋溢在这小岛的一隅,他们当然有资格自豪和自傲,因为他们完成了一个堪称开天辟地的创举!

“总督阁下,他就是赵直生,我最出色的学生.......”

在操作舱外,布劳恩教授握住一名年轻乾沧学生的手,激动地向楚清介绍着:“如果用乾沧话来说,他就是雷达项目的大功臣!”

楚清看向这个年纪与自己相仿、还有些腼腆的学生,心中也是泛起了一丝感慨,又看向分布在四周的雷达系统,心中思绪更是飘向了远方.......

这套系统由两部雷达和若干电源仓、设备舱、通讯舱和一个指挥舱组成,设计时不惜牺牲一定的设计性能也要保证机动部署能力,那部米波雷达被军械局内部称为“龙眼”,而短波雷达绰号“云隙光”,二者都可以安装在拖车底盘上进行灵活部署,甚至作为测高雷达使用的“云隙光”其实也完全能够独立作战,无非就是探测距离短了点,精度可比“龙眼”高的多

如此的作战效能,可以说远远超过了原蓝星英伦较为原始的本土链系统,而那套工作频率高达4Ghz的“云隙光”也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原蓝星1935年的技术水平,这当然是不正常的技术大跨越.......说起来还得归功于此前设立的沧东大学。

布劳恩教授制造出磁控管后,在赵直生的启发下偶然间发明了以谐振原理设计的多腔磁控管,而正是这种元器件大大提升了电磁波强度和稳定性、极大地增强了电磁波的集中度和发射功率,才使得工作在S波段的雷达提前出现!

一个赵直生等到了机遇、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光发热,可在这之前还有无数赵直升埋没在平凡的岗位上一辈子都未能发现自己所拥有的天赋。

高等教育发展的落后让乾沧帝国的人才青黄不接,工程方面的人才断层最是稀缺,几乎全靠几个技术大拿自发的学徒式培养根本不可能打造完整的人才梯队,只有高等院校和科研/工程院所才能系统的发掘、培养、并利用这些人才......楚清的心中已经打定了加大教育投入的想法,毕竟现在得到了大笔赔偿款,短时间内不再有此前那么迫切的生存压力,教育和科研当然要牢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