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狠抓保密

没法,制备锗碳纳米管本来就是材料学上的新开创,之前是没有人这么做过。

赵小侯作为先行者,就要尝试很多错误和失败。

就这么两个月时间,实验室的花费就超过了200万。

这还是赵小侯之前消耗科研自由点的结果。

否则的话,就算是投入更多金钱,更多时间,或许都只能够收获失败,甚至于连锗碳纳米管的概念都不知道。

两个月之后一周,实验室里终于传来了欢呼声。

在实验室众人的努力下,在赵小侯的坚持之下,第一批锗碳纳米管终于制备出来了。

有一说一,这里面包含了大家太多的辛酸和心血。

当然,还是赵小侯的功劳最大。

除了资金投入之外,赵小侯对于催化剂的更换,最终才使得这批锗碳纳米管成功被制备出来。

当然,对于整个项目来说,这也就仅仅只是进入正轨罢了。

经过对这批锗碳纳米管的筛选和测试,这批锗碳纳米管并没有达到赵小侯的性能要求,其半导体属性不达标。

不过话说回来,这已经是二维碳材料在半导体方面的突破了。

光这,写篇论文,投到《自然》去,都能够轻松过审的。

但这样的话,无疑就是将青涩的果实提前采摘下来,而其余学者看到这篇论文之后,就会激发他们的灵感,使得他们后续研制出真正具有半导体属性的锗碳纳米管来!

到那个时候,赵小侯也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轻松摘下诺贝尔物理奖项的桂冠!

这样的话,他估计会被气死。

因而,赵小侯在这次实验结束后,不但召开了实验室全体大会,也召开了全公司大会,总之就一条,强调保密的重要性,要求钱本伟在全公司上下严格执行保密条例!

如果不是他考虑到学术成果还没有出来的话,估计都想要去外面请一批高级保安来把守公司内外了。

当然,那样的话,就太显眼了一些,反倒会引来一些不必要的目光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