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一个月后,十台多变频电磁场发生器通过航空运输抵达了京北,赵小侯亲自带着人去将其运回了实验室。
就在当天下午,赵小侯就和米来娣等人将十台多变频电磁场发生器安装好,然后开启了下个阶段的实验。 快乐书屋
很快,实验室众人就变得疲惫不堪。
如果说之前的实验强度为10的话,那么现在的实验强度就是50-100。
最初,赵小侯带着众人,十台多变频电磁场24小时开启,对之前制备好的锗碳纳米晶体管进行不间断的电磁场影响。
每1个小时实验结束之后,实验容器里凝结在一起的锗碳纳米晶体管就会送到高倍数电子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而每次观测的结果,则是决定了下一次实验所需要调整的电磁场变频时间以及功率。
时间一长,大家都撑不住了。
就算以赵小侯被系统长期操练下来的身体,也都扛不住了。
无奈之下,他也就只能在实验室里实行分班制度。
赵小侯、米来娣等四人分成四个班,每个班六个小时,然后每个人下面再分两个打杂老手本科生。
时间在不断的实验过程里流逝。
等到实验室里发出惊喜的叫喊声时,已经是35天过去。
就在赵小侯当班的那个上午,实验容器里诞生了第一支锗碳纳米晶体管。
不过话说回来,这支锗碳纳米晶体管的造型比较特殊,就是一个直径2厘米的黑色圆球。
其乃是由无数个锗碳纳米管组成。
经过测试,这只锗碳纳米晶体管拥有硅晶体管的一切功能,并且比同等体积的硅晶体管性能强出90倍!
赵小侯通过这只锗碳纳米晶体管实现了检波、整流、放大、开关、稳压、信号调制等多种功能。
而这些原本就是芯片的基础功能。
当然,说到底,这仅仅也就只是一只大尺寸的晶体管,没办法做到那些芯片的功能。
不过话说回来,光这只锗碳纳米晶体管,赵小侯就写出了三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