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那些引擎在高温作用下,快要烧熔了。
这就是材料不过关了。
可赵小侯他们送来的这台引擎,却超出了实验室众人的预料。
用了两天测试了冷运转→慢车→起飞状态→最大连续功率状态→慢车→停车等等环节后,赵小侯就让实验室的人直接进行到航发报废测试。
说白了就是测试一下航发的寿命以及稳定性。
看这战斗机引擎在连续运转多少个小时之后才会报废。
实际上,那些战斗机引擎的寿命时间都是这样测试出来的。
只不过,这样的测试往往一般都放在最后阶段。
因而航发这玩意造价太昂贵了。
一旦进行航发报废测试,那么就意味着这台引擎彻底报废,连修都修不回来。
只能当成废料处理。
当然,这个航发报废测试,不但要报废引擎,就连测试的时间也会很长,并且会消耗大量油料。
说白了,测试这么一次,成本至少在几千万以上。
虽说项目已经有1亿的军方拨款了,但赵小侯依然感觉肉痛。
难怪全球那么多国家,能够自产战斗机的国家就只有5个。
而能够自产第四代战斗机的国家就只有2个。
一个是丑德拉斯国,一个是大夏国。
至于有些国家能够生产引擎,航电等等设备,但他们没有设计生产战斗机的能力,只能够充当配件供应商。
就好似之前向大夏供货的国家就是如此。
至于为什么会如此,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赵小侯估计自己这台Q1航发的寿命至少应该在3000个小时以上。
实际上,赵小侯这个项目在飞机设计院这些专业人士的眼里,有点好似草台班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人家设计一台航发,在设计之初,就定好了这台航发的寿命。
人家设计航发之前就要先定好航发的各项性能,其中包括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