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只要氦3反应堆研制成功,那么月卫上的月壤就有用武之地了。
赵小侯接下来就会在月卫上建立一个工业基地。
以氦3为燃料的可控核聚变堆作为基地的能量来源,对采集来的太空矿石进行冶炼,产出各种金属乃至于其它原料。
要说赵小侯之前是想过对月卫内部的矿藏进行开采的。
但最终他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原因很简单,月卫太小了。
一旦对其进行大规模的开采,那么必然会造成月卫的质量减少。
时间一长,减少的月卫质量太多,就会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譬如蓝星的潮汐会受到影响等等。
当然,除此之外,月卫地下矿藏的开采较之去小行星带开采难度要大上很多。
在这之前,赵小侯就调集了查看了不少小行星带的天文资料。
从这些天文资料里可以看出,小行星带的那些小行星乃至于陨石,由于体型以及时不时碰撞的关系,内部的矿藏基本上都是暴露在外,更利于太空采集船辨识和开采。
更何况,有些陨石外层的岩石完全失去,只剩下内部的金属,完全就是一个纯金属的不规则球体。
像这样的陨石,开采价值相当高。
采集一个,就能够获得海量的金属材料。
唯一的问题就是小行星带距离蓝星太远了。
两者最近的时候,也有1.8亿公里的距离。
如果以太空采集船目前的最高速度,每秒90公里来计算,光是前往小行星带就需要30天。
毕竟小行星带和蓝星之间的距离是随时变化的。
除掉在小行星带停留开采的时间,来回就需要60天,两个月。
但如果太空采集船的数量上去了,这点时间倒也不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