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些都是之后的计划了。
赵小侯让1号智能AI开始在太空电梯太空端制造氦3反应堆。
这种氦3反应堆就不是小型的了,其乃是大型氦3反应堆,其体积大约为10*10*6米的样子。
其主要用途就是用于月卫工业基地的供能。
搞完氦3反应堆的相关研究之后,赵小侯就开始将那张残缺的纳米机器人设计图复制给1号智能AI。
这张残缺的纳米机器人设计图在他脑海里闲置太长时间了。
之前,他是完全没时间来搞这个纳米机器人设计图的补全,但需要这玩意了,就不得不拿出来了。
主要是吧,在太空里航行,可能遇上的问题太多了。
尤其是远距离的太空航行。
譬如前往小行星地带,来回两个月时间,再加上在小行星地带开采的时间,一旦遇上飞船外壳破损等等问题,麻烦就大了。
毕竟小行星地带预计有超过50万颗小行星以及星子。
这里所说的星子,实际上就是包括小行星在内的陨石。
但还有更多因为小行星之间碰撞造成的岩石碎块等等残骸。
可以这么说,太空采集船进入小行星地带之后,被这些东西碰撞的几率就将会大幅提升。
就算太空采集船上配备了激光器和电磁炮,由智能AI操纵,但由于小行星地带的环境极为复杂,也不可能完全避免被碰撞的可能发生。
因而如果能够将纳米机器人研制出来,让每一艘太空采集船上配备纳米机器人的话,那么就算是被碰撞,外壳破损了,也能够用纳米机器人及时进行修补。
就算没有被碰撞,飞船内部一些3D打印机械臂无法抵达的器械设备内部出现问题,纳米机器人也是可以进行修补的。
至于纳米机器人在其它地方的使用价值也是相当高的。
譬如给军舰,战斗机,坦克等等军事技术设备配备一些纳米机器人,就能够让其在受到损害的时候,进行修补,恢复其战斗力。
整套纳米机器人设计图实际上很简单。
赵小侯只消耗了1个小时,就将纳米机器人设计图全部画出,复制给1号智能AI,然后就是安排1号智能AI对这套设计图进行初步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