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章 巨型星际太空站替代太空农场

其整体造型就是一个体型近乎于蓝星的圆球。

其材料构成大概是金属混合物31%,硅钙等混合物69%。

和2号巨型星际太空站有些不一样的就是,其内部分为50层,每层的层高更高。

250公里的层高让巨型星际太空站每一层的大气自体循环流动更自洽合理一些,也减少了大气调整系统的能量消耗。

11号巨型星际太空站在建造竣工之后,大科学院就转交给了大夏的农牧林部门。

而大夏的农牧林部门则在第一时间就将11号巨型星际太空站放到了太阳系的RTD127点。

没办法,在太阳系的戴森环建造完工之后,太阳系内可供放置巨型人造物的阳光点就变得少了很多。

在11号巨型星际太空站放置到位之后,照例就是大量无人机械进入,对巨型星际太空站内部进行砂砾沙粒堆积,构造地层,地形。

当然,基于大科学院某位中级科学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这座巨型星际太空站里并不只是一味塑造草原、平原,也建造了山脉,少量的沙漠以及三分之一的海洋。

这些地形的构建主要就是为了让巨型星际太空站里的大气以及水汽形成自循环。

并且11号巨型星际太空站的50个层面之间都不是封闭的,有专门的大气流通通道,从而便于调节每一个层面的大气水汽循环。

这样的效果无疑要比2号巨型星际太空站更为节省能量。

在大量无人机械的劳作之下,11号巨型星际太空站里的地形很快成型。

之后就是大量各类植物种子从大夏的种子资源库里调出,撒播到2号巨型星际太空站各层面中。

其中山脉上撒播的主要是各种树木种子,海洋里则是撒播各种藻类孢子,草原上自然就是各种牧草种子,而平原上则是按照规划好的面积,分别洒下五谷杂粮乃至于经济作物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