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这里的星体大多都是以白矮星为主。
白矮星乃是恒星的末期形态之一。
白矮星越多的星域,那么就说明这片星域诞生得越早。
到了后面,一光年的尺度内竟然就挤满了几千颗白矮星。
不得不说,这里星域的星体密度太高了,远超过大夏那边。
要知道,大夏那边一光年尺度内的恒星最多也就只有十来颗,但大多数星域内,一光年尺度内的恒星也就只有一颗,甚至于连一颗都没有。
当然,星体密度过高的结果就是导致科考飞船前进的速度进一步放慢。
没办法,在这里,每次空间折叠跨越前,都必须让主控光脑反复计算十多分钟,才敢进行空间折叠跨越。
否则的话,一个不小心,一头撞在白矮星上也不是不可能的。
并且从这里开始,高等级文明的比例就更高了。
科考飞船在几百光年的尺度内就遇上了5个7级文明。
着实让人感觉有些离谱。
而在抵达银心1000光年范围后,这里的白矮星也减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就是中子星,黑洞。
偶然能够看到两颗中子星撞在一起,爆发出惊人的超新星爆发。
另外也能够偶尔看到两个黑洞撞在一起。
但黑洞撞在一起就没有中子星相撞的场景那么华丽了,只是无声无息,两个黑洞在极短时间内融合为一个黑洞,朝着四周散发出更为强劲的引力。
当然这里并不仅仅只是这些,还有一些特殊的天文奇观。
譬如有三颗暮色老垂的红色恒星,相互环绕,形成了极为独特的三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