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官员调动

王凝之笑道:“那可由不得他,他若不退,我就召他入京,担任侍中,到时候他还不是一场空,还不如主动退,给自己留点余地。”

“原来如此,”郗超说道:“我还以为陛下是在犹豫中书令和侍中的人选,没想到是留着试探他们的。”

之前的洛阳中枢,除了王操之和刘德秀等人外,大多是燕国的旧人,如皇甫真和崔逞等,如今新朝建立,自然得平衡一下。

“倒也不能这么说,我确实有些拿不定主意,正要与你商量。”王凝之说道:“中书令的人选,我倾向于陆祖言,皇甫楚季为中书侍郎,你觉得如何?”

中书省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王凝之选择了两个老臣,陆纳为主,皇甫真为副。

郗超想了下,“我觉得可以,但陛下既然迟迟未公布这道任命,想来是有什么不妥之处?”

王凝之叹了口气,“你为尚书令,陆祖言为中书令,这侍中的人选就得照顾下北方,崔叔祖的才能是足以胜任的,但他的性格有些傲慢,其他人又不够格,所以我有些犹豫。”

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执行诏令,中间的门下省长官侍中负责审核诏令,有封驳之权。

这样的位置,放上一个谁都不服的崔逞,只怕上下两省都会不舒服。

郗超好奇问道:“那陛下为何不以皇甫楚季领中书令,而崔叔祖为中书侍郎。”

王凝之苦笑道:“皇甫楚季年事已高,早就流露出隐退之意,我让他担任副职,也只是权宜之计,为了安定北人之心。”

“关东再无其他人才了吗?”郗超笑道:“若是实在找不出合适的,那也怪不得陛下。”

他和王凝之不一样,在关东和江东之间,能平衡固然好,如果实在不行,江东占据上风,他也是乐于接受的。

王凝之皱眉想了好一阵,突然想起一人,笑道:“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再来点意外了。”

郗超疑惑不解地看向他。

王凝之笑着解释道:“前番大考,头名被上谷人张度夺得,他的父亲张衮才智不凡,可惜一直得不到施展的空间,只在郡中做署官,我这就召他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