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活动的宣传推广

就在此时,耳机里传来苏瑶的声音。她正在个人直播间做日常解说,随口提到:“最近‘夜莺’的呼吸频率和某个老对手很像……但不可能是她。”弹幕瞬间刷屏,有人截图对比,有人翻出旧比赛录像,质疑声与猜测声交织。

林悦看到这条直播切片,手指顿了顿。她点开“夜莺”的宣传视频,再次回放那个微笑的瞬间。系统后台悄然记录:【面部肌肉运动轨迹重合度:93.1%】,但未触发警告。

沈逸调出“策略模拟空间”,输入当前传播数据、用户画像、平台算法偏好。系统推演七十三万次,最终锁定最佳发布时间与话题组合。他退出模拟,打开匿名专栏后台,撰写一篇题为《从“夜莺”看电竞表演的未来》的分析文。文中以学术口吻解析战术编排的精确性、角色塑造的符号意义、以及“表演与竞技”的边界消融。文章末尾,他引用了一句未署名的话:“真正的表演,是让观众忘记脚本的存在。”

文章发布后两小时,被三家主流电竞媒体转载。评论区迅速分化:一派认为“夜莺”不过是精心包装的人设,另一派则坚称她的操作已超越剧本控制。争议越大,热度越高。二十四小时内,活动话题升至热搜第七,赞助商私信询问能否追加曝光资源。

林悦看着飙升的数据,轻声说:“他们真的在讨论我们了。”

沈逸没有回应。他调出系统日志,发现“情感模拟核心”的能耗值仍在缓慢上升,较基准值高出12%。他点开数据源记录,看到【动态混淆层】已成功注入三组虚假呼吸样本,分别关联不同性别与年龄层的玩家模型。而林悦修改的AR代码中,那道伪装成调试信息的反向追踪指令,正安静等待下一次触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赞助商的消息再次弹出:“希望增加一场预热直播,由‘夜莺’亲自出镜,回答粉丝提问。”

沈逸盯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方。他知道,对方在试探——试探“夜莺”是否真能独立回应,还是仅限预录内容。一旦答应,风险指数将直线上升。

他调出“隐藏身份加持”模块,查看形象切换准备度:96.3%。足够应对常规直播,但若被要求即兴互动,微表情同步仍存在0.2秒延迟风险。

林悦凑过来:“我可以和她一起上,分担压力。”

沈逸沉默片刻,敲下回复:“可以直播,但问题必须提前提交,由团队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