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里因“高干身份”自带的距离感,在孩子的笑声里荡然无存——原来再显赫的家族,最珍贵的也不过是这份“有人疼、有人盼”的温情。
正当客厅里满是笑语时,廊下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伴随着秦淑慧轻声的提醒:
“老太爷来了。”
众人瞬间安静下来,纷纷起身相迎——
苏定方由苏振邦搀扶着,缓缓走进客厅。
这位86岁的退休常委,虽已两鬓染霜,却依旧精神矍铄,身上穿的深灰色中山装是早年定制的款式,领口平整无褶皱,
左手握着一根紫檀木拐杖,杖身刻着“守正”二字,那是他当年从政时的座右铭。
他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秦淑慧怀里的笑笑身上,原本略带威严的眼神瞬间柔和下来。
苏振邦连忙上前一步,轻声道:
“爸,这是笑笑,林凡和晚晴的孩子。”
苏定方点点头,示意秦淑慧把孩子抱近些,他没有立刻伸手,而是先轻轻拍了拍拐杖头,像是在调整呼吸,随后才用布满皱纹却依旧有力的手,轻轻摸了摸笑笑的头顶——
那双手,曾在无数重要文件上签下名字,曾为国家发展蓝图出谋划策,此刻却温柔得怕惊扰了怀中的小人儿。
“好孩子,长的真精神。”
苏定方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感,他转头对身后的保姆说:
“把我准备的东西拿来。”
保姆递来一个古朴的红木盒子,打开后,里面是一把小巧的银质长命锁,锁身上刻着“忠、孝、廉、勤”四个字,边缘还錾着缠枝莲纹。
“这是我让老银匠打的,”苏定方看着笑笑,语气里满是期许,“咱们苏家,从你太爷爷那辈起,就守着这四个字。
‘忠’是对国家尽责,‘孝’是对长辈尽心,‘廉’是做人清白,‘勤’是做事踏实。等你长大了,要记得这四个字,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说完,他抬头看向一众晚辈,眼神重新变得严肃起来,却又不失温情。
先是看向大孙子苏瑾华:“瑾华,军区的事我知道你忙,但记住,手握兵权,要常想肩上的责任,不能辜负国家和士兵的信任。
练兵要严,待兵要亲,别让底下人觉得你是‘官’,要让他们觉得你是‘领头人’。”苏瑾华挺直身子,郑重点头:“爷爷,我记着您的话,绝不松懈。”
接着,他的目光落在二孙子苏瑾国身上:“瑾国,你在燕京当书记,管着一方百姓的生计。记住,权力是人民给的,不能用来谋私。
遇到民生问题,多往基层跑,别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苏瑾国推了推眼镜,语气坚定:“老爷子,我明白,为民服务是本分,我不会忘。”
随后,他看向还没来得及开口的小孙子苏瑾瑜:“瑾瑜,你年纪最轻,管着苏家集团。商界复杂,但咱们苏家做生意,得守规矩、讲良心。
不能为了赚钱丢了底线,要多做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比如帮扶贫困地区,支持实体经济。记住,财富是责任,不是炫耀的资本。”
苏瑾瑜放下手中的茶杯,认真回应:“爷爷,我记着您的叮嘱,一定把苏家集团管好,守住商德。”
最后,他看向大姑奶奶苏振英和小姑奶奶苏静婉:“振英,统战部的工作要讲耐心,多听不同的声音,团结能团结的力量,为国家凝聚人心。
静婉,你是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对待病人要用心,不管是大人物还是普通人,都要一视同仁。”苏振英和苏静婉齐声应道:“爸,我们知道了。”
苏定方看着眼前的晚辈们,满意地点了点头,他举起拐杖,轻轻敲了敲地面:
“好了,一家人聚在一起不容易,别总站着。
都坐吧,吃饭的时候,再听听笑笑讲讲幼儿园的事。”
说完,他又看向笑笑,嘴角扬起一抹难得的笑容:“笑笑,以后常来老宅,太爷爷给你讲过去的故事。”
笑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伸手抓住了苏定方的拐杖头,惹得众人都笑了起来。
此刻,檐角的宫灯更亮了,海棠树的影子落在地上,伴着客厅里的欢声笑语,构成了一幅满是温情与传承的家族画卷。
苏老太爷的话语,像一颗种子,落在了每个晚辈的心里,也落在了笑笑的童年里,无声地传承着苏家的门风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