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寒风卷着初雪,悄无声息地覆盖了城市的屋檐。幼儿园里,孩子们哈着白气,兴奋地讨论着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和新年的礼物。五岁的知雪却有些心不在焉,她的目光越过嬉笑的人群,落在了保健室的方向。
这几天,奶奶没有像往常一样,在放学时准时出现在门口,手里提着她最爱吃的糖炒栗子。
系统提示音恰在此时响起:
【检测到宿主宝宝情感认知进入新阶段,触发"感恩之心"系列任务。】
【任务一:引导宝宝理解"感恩"的含义——不是简单的"说谢谢",而是感知他人的付出,并发自内心地想去回馈。】
【任务二:记录宝宝首次主动察觉并感谢他人日常付出的事件。】
【奖励:解锁"成长勋章——暖心小棉袄",可定制感恩场景浮雕;家庭成员获得"感恩引导力+100"。】
第一次迟钝:理所当然的日常
晚上,妈妈赵晗意告诉知雪,奶奶生病了,需要在家休息几天。
“奶奶生病了吗?”知雪似懂非懂地问,“那她的糖炒栗子好了吗?”
赵晗意心里一酸,蹲下来,认真地看着女儿的眼睛:“奶奶是因为太累了才生病的。你知道吗?奶奶每天早上五点钟就要起床,去菜市场给你挑最新鲜的虾仁,回来给你做你最爱吃的虾球。”
“我以为奶奶就是会做虾球呀。”知雪小声说。
“还有啊,”爸爸沈益晖接着说,“奶奶每天都会变着花样给你讲睡前故事,手都拍红了也不在乎。她还把你的小画都收在一个铁盒子里,宝贝得不得了。”
知雪沉默了。这些事,她一直觉得是理所当然的。就像每天会升起的太阳,她会理所当然地享受它的温暖,却从未想过太阳是如何燃烧自己。
家庭感恩课:厨房里的“爱的账单”
周末,妈妈没有下厨,而是和知雪一起准备晚餐。
“宝宝,今天我们来列一张‘爱的账单’,”赵晗意拿出纸和笔,“看看奶奶为我们付出了多少。”
知雪想了想,在纸上画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图案:
一个冒着热气的虾球,旁边写着“奶奶做虾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