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他没选新项目,而是调出前两次的原始日志,要求比对两场实验的能量消耗曲线。
“如果系统真能做到动态调节,耗能应该随任务变化呈非线性分布。”他说,“否则就是固定模式伪装。”
研究人员调出数据图谱。两条曲线展开,确实呈现不规则起伏,且关键节点与任务强度完全对应。
灰袍人盯着看了很久,终于收起笔。
“你们没有藏数据。”
“我们藏不住。”路明说,“你们随时可以再来查。但有一点我说清楚——公开的部分,是我们愿意让你们看到的。核心机制不在这些实验里。”
灰袍人看向他:“所以你是承认,还有没展示的东西?”
“任何技术都有底牌。”路明声音平稳,“但我们拿出来合作,就已经表明态度。不信的人不会允许别人进这个门。”
灰袍人没反驳。他转身走到桌边,打开木箱,取出一份卷轴。
“这是我们要加的条款。”他说,“在《风险共担框架》里加一条:任一方可在重大隐患出现时,单方面暂停技术支持。”
路明接过卷轴,快速浏览。他在“单方面”三个字上停顿了一下。
“这条不行。”
“为什么?我们也要对背后的人负责。”
“共担的前提是共同承担。”路明放下卷轴,“你们能停,我们也该有权反制。否则就成了你们监督我们,而不是合作。”
“那你想要什么?”
“改成双否决权。”路明说,“任何一方提出暂停,必须经过双方确认。同时设立评估期,每三个月审查一次合作进展。有问题摊开谈,不搞突然退出。”
灰袍人皱眉:“万一情况紧急呢?”
“那就启动应急通道。”路明说,“我们可以约定响应时限,比如十二个时辰内必须答复。但不能一个人说了算。”
两人对视片刻。灰袍人先移开视线。
“我需要传消息回去。”
“可以。”路明说,“等你回复之前,我们可以先把其他条款定下来。”
灰袍人点头,取出通讯晶石低声传讯。大约一炷香后,晶石微亮,他看完内容,重新抬头。
“他们同意改。”他说,“但要求增加一条:所有升级版本的技术说明,必须提前五日通报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