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灯塔亮了,风向变了

他拿着一份台里即将签署的设备租赁合同冲进了总监黄志远的办公室,神情是前所未有的凝重。

“黄台,这份合同绝对不能签!”他将合同拍在桌上,直指其中一条毫不起眼的条款。

条款规定:凡使用本公司提供的设备所拍摄、制作、产出的一切视听内容,其完整的、排他的着作权,均归属电视台所有。

黄志远扶了扶老花镜,有些不解:“这有什么问题?内容版权归台里,不是天经地义吗?”

“黄台,时代变了!”陆承安语气急切,“这已经不是十几年前了!这条霸王条款,等于把所有创作者的手脚都捆死了。苏霓他们那个新节目,核心是‘普通人’,如果那些素人嘉宾发现,自己的人生故事、自己的肖像,就因为用了这家的设备,版权就莫名其妙归了电视台,可以被我们任意使用、剪辑、甚至贩卖,您觉得会是什么后果?”

黄志远皱起了眉,显然没想这么深。

陆承安立刻递上自己连夜起草的补充协议,协议核心只有一条:“创作主体产生的内容,其着作权相关权益归属创作者所有,电视台仅享有约定范围内的使用权。”

他还翻开了另一份文件,指着其中一段加粗的文字:“黄台您看,这是国家上个月刚出台的《着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了对创作者权益的保护。这已经不是潜规则,是白纸黑字的法律。”

黄志远还是有些犹豫,毕竟这意味着要跟合作多年的供应商重新谈判,太过麻烦。

陆承安看出了他的顾虑,直接亮出底牌。

他从公文包里抽出最后一份文件,一份触目惊心的案例汇编。

“隔壁省台,去年就因为一个类似的版权纠纷,被一位独立摄影师告上法庭,最终判赔一百二十万,并且公开道歉。黄台,”陆承安的声音沉了下来,“我们现在做的,不是在跟供应商争那点蝇头小利,是在为电视台规避未来可能出现的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法律风险。这是避险,不是争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避险”两个字,像重锤一样砸在了黄志远的心上。

他盯着那份判例,额头渗出了冷汗。

几分钟后,他拿起笔,在陆承安起草的补充协议上,重重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内忧外患逐一扫清,苏霓的节目终于进入了实拍阶段。

她彻底贯彻了“普通人讲述时代”的主线,拒绝了所有想要来镀金的二线明星和流量网红。

第一期节目的嘉宾,是一位在菜市场卖了二十年菜的大妈,一位参与了城市立交桥建设的电焊工,和一位独自抚养女儿长大的女出租车司机。

消息传出,台里又是一片议论。

“请些贩夫走卒来,这节目还有档次吗?”“这能有什么收视率?”

面对质疑,苏霓只在内部会议上说了一句话:“一个国家的进步,不是写在明星的微博热搜里,而是刻在这些普通人布满风霜的皱纹里。”

拍摄首日,那位曾经的国营纺织厂下岗女工,在讲述自己蹬三轮车卖早点,供女儿读完大学的经历时,数度哽咽,几乎说不下去。

现场一度陷入停滞。

副导演刚想喊“卡”,苏霓却打了个手势,自己走上前,在所有摄像机前,缓缓蹲下身,让自己与坐在椅子上的女工视线齐平。

她没有递纸巾,只是用一种极其温和而坚定的目光注视着对方的眼睛,轻声说:“大姐,您不是一个被时代抛弃的失败者,您是这个国家巨大转型期里,最勇敢、最坚韧的亲历者和见证者。您的故事,比任何教科书都更有力量。”

那一刻,女工眼中的泪水决堤而下,但脸上却绽放出一种被理解、被尊重的光彩。

镜头忠实地记录下了这一幕,没有切断,没有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