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她不是来争的,是来掀桌子的

天光熹微,清晨六点的风带着一丝凉意,吹过文化园空旷的走廊。

苏霓独自站在剪辑室外,指尖冰凉,手机屏幕上那句“你愿意来当嘉宾吗?”的邀约,像一枚引信,在昨夜点燃了她心中沉寂已久的战火。

她没有回复,而是直接拨通了陆承安的电话,声音冷静得像淬了冰:“立刻去查,市里那个‘十周年成果展’的宣传片招标流程——我怀疑,有人早就把我的名字,写在了别的位置上。”

效率是陆承安的代名词。

不到半小时,加密邮件就弹了出来。

苏霓点开,唇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果不其然,原定的总导演是许文澜,那个以拍摄宏大叙事、歌功颂德而闻名的体制内红人。

立项文件上对他的评语极尽赞美:“政治可靠、经验丰富”。

然而,就在三天前,这个看似板上钉钉的项目被市委宣传部紧急叫停,理由荒诞又直白:“舆论风险不可控”。

苏霓轻声笑了,那笑声在空无一人的走廊里显得格外清晰。

“他们怕的不是风险,”她对着手机那头的陆承安一字一句地说,“是真话。”

上午十点,市委宣传部会议室。

巨大的红木会议桌旁,空气压抑得几乎凝固。

主管宣传的副部长清了清嗓子,用一种不容置喙的口吻宣布,由苏霓的声浪传媒团队,接手纪录片《潮起》的核心制作,并给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十天内,必须交片。

话音刚落,坐在角落里的许文澜突然发出一声轻响。

他修长的指尖在光滑的桌面上不紧不慢地敲击着,声音不大,却像鼓点一样精准地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张部长,我没有别的意思,”他慢悠悠地开口,视线却如刀子般刮向苏霓,“只是让一个主持人,还是一个刚从电视台出走的所谓‘独立媒体人’,来执导我们市十年成果的献礼片,是不是太儿戏了?电视台的脸面,就这么不要了?”

一瞬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苏霓身上,有同情,有幸灾乐祸,更多的是看好戏的期待。

苏霓缓缓站起身,平静地回视着许文澜那张写满傲慢的脸。

“许导说得对,”她开口,声音清亮而有力,“十年前,当我第一次拿起话筒时,我也问过自己,我能不能胜任。今天,我想试试扛起摄影机。”她环视全场,目光最终落回许文澜身上,字字铿锵:“毕竟,时代从不等那些万事俱备的人,它只追逐那些敢于动手的人。至于脸面,我想,用真实记录这个时代的脸面,远比维护几个人的脸面,更重要。”

一番话掷地有声,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副部长脸色变了几变,最终只是挥挥手:“就这么定了!散会!”

会议结束,赵小芸抱着刚领到的项目申报材料,脸色煞白地跑过来。

“霓姐,你看!”她指着文件中的一栏,苏霓凑过去,只见“拍摄许可”那一栏,被人用红笔重重地划掉,旁边龙飞凤舞地签了两个字:待审。

这等于斩断了他们所有的合法拍摄途径。

没有许可,任何采访都可能被定义为“非法”,任何素材都可能被当场查抄。

这根本不是一个任务,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