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我和我爸/我妈一起录的

第二天傍晚,林晚的邮箱收到了第一封回信,内容很短,却让整个办公室瞬间安静下来。

“我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我爸昨天一个人在书房,偷偷看了我大学时做的那个口述史记录视频,我妈说他反反复复看了三遍,一个字都没说。但他走出书房后,默默地把他的那只紫砂茶杯放在了我的书桌上,还倒满了热茶——那是我长这么大,他第一次亲手给我倒茶。”

与此同时,赵小芸已经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转了三趟长途汽车,出现在了西南边陲那座被云雾缭绕的小山村里。

她找到了王铮,那个提交了“静默录音”的少年。

少年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眼神里满是警惕和迷茫。

赵小芸没有像往常一样拿出采访提纲和设备,只是从背包里取出一台略显笨重的老式磁带录音机,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

“我不是来采访你爷爷的。”赵小芸的声音很轻,仿佛怕惊扰了山间的宁静,“我只是来送个东西。你爷爷那代人,习惯了对着机器说话,他们习惯把心里话录给未来,而不是直接讲给现在的人听。”

她轻轻按下播放键,磁带转动,里面传出的却不是人声,而是几十秒的海浪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是基金会另一个项目里,一个老兵临终前,指定要录下的声音。

王铮的身体微微一颤。

他看着那台老旧的机器,又抬头望了望爷爷紧闭的房门,门缝里透出昏黄的灯光。

他犹豫了很久很久,手指在裤缝上反复摩挲,最终,他拿起那台录音机,像捧着一件稀世珍宝,独自走进了爷爷的房间。

赵小芸没有跟进去,她只是静静地站在院子里。

过了不知多久,房门被轻轻拉开一条缝,王铮没有出来,门内却传来了他压抑着激动、略带颤抖的声音。

“爷爷,我……我今天收到通知书了,考上了省城的师范大学。”

“您以前总说,当老师的,不能只会念课本……您还说,有些道理,得用心才能教会学生……”

门外,原本应该在午睡的老人,不知何时已经拄着拐棍,悄无声息地站在了门廊的阴影里。

他就那么站着,如同一尊沉默的雕塑,佝偻的背脊在夕阳的余晖下,投下长长的影子。

风吹过院墙,他身上的旧布衫微微晃动,但那双握着拐杖、青筋毕露的手,却稳如磐石。

他站了整整四十分钟,直到屋里的声音归于平静。

一个月后,“声音合作社”项目结项汇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