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0章 铁路局运输处报到

问题不是单方面的,既有客观的线路紧张,也有人为的因素。

货场装卸效率,调度所的灵活调配,甚至中间可能存在吃拿卡要。

林卫国没当场说什么,而是跟吴科长回到了局里。

“情况就是这样,两边都有问题,但主要还是线路紧张,运力不足。”吴科长在办公室里对林卫国总结道,“你就按这个思路,写个情况说明,重点突出客观困难。”

林卫国拿起笔,却没有立刻动笔。

他想了想,抬头对吴科长说:“吴科长,我觉得除了客观困难,是不是也应该提一下主观上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货场的装卸效率,调度所内部的车皮信息沟通和灵活调整机制。如果只强调客观困难,问题可能永远解决不了。”

吴科长愣了一下,推了推眼镜,看着林卫国:“小林啊,你刚来,有些情况不了解。这些问题都存在很久了,牵涉面广,不是我们一个处,甚至局里一下就能解决的。写报告,有时候要讲究方式方法。”

吴科长的意思很明显,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按惯例写,把矛盾模糊化,责任推给客观条件最稳妥。

【年轻人,想表现是好事,但别捅马蜂窝。】吴科长的心声带着告诫。

林卫国沉默了一下。

他明白吴科长的好意,也知道机关里的生存哲学。

但他如果真的只是按部就班,写份不痛不痒的报告,那这次实习的意义何在?最后是否能正式留在运输处?

“吴科长,我明白您的意思。但陈处长让我来,是不是也想听听不一样的看法?哪怕不成熟,至少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林卫国语气诚恳,但态度坚定。

吴科长看着他,半晌,叹了口气:“行,那你就按你的想法写吧。不过,写完了先给我看看。”

“好的,谢谢吴科长。”

林卫国埋头写了起来。

他没有直接指责哪个部门,而是基于观察到的情况和听到的心声,客观分析了影响车皮周转的几个关键环节,并尝试性地提出了几点改进建议,比如加强货场与调度的信息联动,优化装卸流程等。

写完初稿,他拿给吴科长看。

吴科长看完,眉头皱得更紧了:“小林,你这……写得倒是挺详细,但这几点建议,有点尖锐啊。货场和调度所看了,怕是会有意见。”

“吴科长,我只是如实反映情况和提出个人不成熟的看法。最终怎么定,还是处里和领导决定。”林卫国说道。

吴科长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没让林卫国大改:“行吧,就这样。我拿去给陈处长看看。”

他拿着报告出去了。

林卫国坐在办公室里,心里也有些忐忑。

他知道自己可能有点冒险,但想要真正的留在运输处,就不能一味的按部就班求稳。

过了一会儿,吴科长回来了,脸色有些古怪。

“陈处长看了,说什么?”林卫国问。

吴科长看着林卫国,眼神复杂:“陈处长说……报告写得有点意思,让你明天上午去他办公室一趟。”

林卫国心里一动。

有点意思?这评价,似乎不完全是坏事。

“好,我知道了。”

下班回到四合院,许大茂正推着自行车要出门,看见林卫国,凑过来低声道:“卫国,可以啊!听说你去铁路局上班了。”

林卫国看了许大茂一眼,回道:“只是去实习而已,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回来。”

“别谦虚了!”许大茂挤挤眼,“哥哥我看好你!等你高升了,别忘了请客!”

林卫国没接话,笑了笑,往后院走。

他不知道明天陈处长会跟他说什么。是批评他冒进,还是肯定他的思路?

但无论如何,这一步,他已经迈出去了。

这运输处的门槛,他不仅只是要一个三个月的实习,而是要正式留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