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上映的影片还有——
《蜘蛛侠2》,正统超级英雄大片。只不过现在的超级英雄还没起飞,而且已经上映两周了,票房乏力。
另外就是《我,机器人》,由威尔·史密斯主演,特效炸裂,算的上是最大对手了。
还有梦工厂的动画片《怪物史瑞克2》也在顽强吸金。
任何一部都比《电锯惊魂》体量大、投资高、排面足。
狮门影业内部一度担心,这部“低成本血浆片”可能会被大制作直接压垮。
结果当然是出乎大家意料。
星期五,也就是上映首日,《电锯惊魂》拿下了420万美元的票房,同时《蜘蛛侠2》票房是350万美元,《我,机器人》票房是680万美元,《怪物史莱克2》660万美元。
目前《电锯惊魂》排第三。
狮门影业的票房统计部门连夜加班。
几个数据分析员反复确认报表,才敢发出去。
这样的票房结果其实是意味着——《电锯惊魂》的每家影院平均上座率远高于《我,机器人》!毕竟《我,机器人》可是有三千多块银幕,差不多是《电锯惊魂》的两倍了。
好莱坞的影院经理们最敏锐的嗅觉不是看导演,而是看观众。
他们发现,《电锯惊魂》的午夜场几乎场场爆满。
而且观众离场时的神情极为复杂——有人沉默不语,有人满脸后怕,还有人一脸震撼,嘴里反复念叨着:“卧槽……原来是他!”
到了周六,票房排第一的依旧是《我,机器人》700万美元,排第二的成了《电锯惊魂》的680万美元,《怪物史莱克2》排到了第三,670万美元。
周日完全反超,《电锯惊魂》来到了720万美元,首周末高达1820万美元。也成了北美单日票房冠军。
有记者在AMC影院外采访,一位女大学生颤着声音说:“我看到最后那一幕的时候,全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我以为那具尸体真的死了!”
另一位中年男子笑着摇头:“这片太精彩了。那反转让我喘不过气。”
还有人干脆在论坛发帖:《电锯惊魂》不是电影,是噩梦。
影评网站上,《烂番茄》的新鲜度已经达到了79%,评论区一夜之间突破上万条,而且观众的平均打分超过80分。
IMDb上短短一周内,评分从7.3涨到8.2。
有人骂它血腥猎奇,但更多的人说:“这是近十年最聪明的恐怖片。”
第二个周末,《电锯惊魂》的票房几乎没有下降,反而上涨了,突破2500万美元。
狮门影业立刻召集院线谈判。
在比佛利山的一家酒店会议室里,狮门影业发行总监皮尔森拍着桌子:“绅士们,我们要更多荧幕!这片的观众复看率太高了,他们在社交网站上疯传视频片段、讨论结尾反转,影院外都在排队。你们值得更多的场次!”
谈判持续了四个小时。
最终,AMC、Regal、Cinemark三大院线一致同意,从下周起为《电锯惊魂》增加700家影院的放映规模。
到了第三周,《电锯惊魂》的排片数突破2300家,总票房超过8000万美元。
王轩——这个神秘的华裔导演的名字,也被好莱坞各大报纸提上了头版。
评论界开始认真研究这个现象。
有人惊叹于它的宣发策略——从街头事件到病毒式传播,从话题恐惧到全民参与。
有人分析它的叙事结构,称之为“密室逃脱的革命”。
也有人纯粹被最后那句“Game Over”吓得睡不着觉。
电影院外,排队的年轻人高举着电锯玩具自拍,脸上写着期待。媒体人形容那是一场“恐惧的嘉年华”。
王轩坐在洛杉矶的办公室,透过落地窗,看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影院街区,嘴角微微上扬。
——这一次,他用一场“锯人事件”,锯开了好莱坞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