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世的记忆,去年、也就是78年底,中皖省农村那十八个农户,悄悄做了一个令人惊人的决定——包产到户。
如今过去大半年了,纸是包不住火的,上层想必已经掌握了情况。
目下的南湘,随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精神传达下来,也有了不少的变化,但暂时还没有中皖省那样的大动作。
不清楚毛书记的真实用意,黄不凡自然不敢造次。
应该是看出了他心里的顾虑,毛书记放缓了语气:
“刚刚接到京城的电话通知,明天就要去参加会议,考虑今后的事情。我们到底该怎么走,是继续搞集体还是想中皖省的试验那也搞,暂时还没有共识……”
看得出来,毛书记心里也还是有所顾虑的。
但黄不凡心里一动,马上就接话了:“书记,我位卑言微,有几个不成熟的看法,也不知道对错,您别骂我。”
说话时眼睛悄悄看了毛书记一眼,发现他没有什么表示,只是点点头示意黄不凡继续说。
黄不凡继续说道:“按照历史的进程,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人民公社,现阶段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合当前,到了需要变化的时候了。
我的直觉,还是认为包产到户更合适。人都有自私的一面,普通人身上更无法避免。只有自己对自己负责,才能充分发挥出所有人的潜力。”
黄不凡没有明说,但表达的意思已经非常明显了,那就是支持包产到户。
毛书记一边听一边思考,黄不凡说完,他又问了一句:“那么你认为,我们这么多年的努力,难道真的就是走的弯路吗?”
黄不凡很肯定地回答:“那我肯定不认同这样的观点。我们华夏几千年来,有哪个朝代有如今这样的凝聚力和坚韧性?
这一切都是集体观念的结果,我们不能彻底否认,而应该辨证地看待,与时俱进不就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么?”
听黄不凡这么说,毛书记终于笑了起来:“与时俱进,好,想不到你小子竟然也有这么高的觉悟,不错。”
看得出来,毛书记已经有了决断,但显然也不适合拿出来和黄不凡商讨。
毛书记又问道:“具体到你自己身边,你有什么想法?据常阳地区汇报,你们华安在搞免费医疗,我一猜就知道是你们沂溪公社,也只有你们有这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