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普坦言,华夏目前的电子技术,与欧洲至少还有两三代的代差,富溪厂想要发展起来,需要更多的资源,上马更先进的技术。
杨小强虽然承认自己的不足,却认为这只是时间问题。科技界没有神,只要我们醉心于技术研究,假以时日,华夏一定能赶上、甚至超越欧洲。
81年的华夏,在欧洲眼中确实还不足以产生任何‘威胁’,就算是菲普这样的技术人员,多少也带着一点“扶贫”的思想而来。对于杨小强的话,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但黄不凡早就交代过高小鹰和杨小强,一定要尽可能‘搜刮’菲普身上的先进技术,尤其是要打听电子半导体方面的知识。
菲普完全没有半点警戒心,似乎就那么‘义无反顾’地钻进了黄不凡给他设下的套里。对于高小鹰和杨小青提出的技术问题,完全是有问必答有求必应。
作为京城大学电子系的高材生,杨小强提出的问题,几乎都能直指技术的核心,菲普不但很有耐心地一一为之解答,甚至还主动给出一些解决方案。
目前的菲普,在半导体方面已经有了不少的技术积累,一方面和菲普个人的天才有关,其次也与欧洲和美利坚自由交流的原因。
有黄不凡有目的地指引,杨小强针对性地在半导体方面提出问题,菲普不藏私的做法,然不够富溪厂受益匪浅。
找了个时间,黄不凡特意邀请菲普来家里做客。作为最受菲普信任和感激的人,他的话菲普不会有任何的怀疑。
黄不凡笑呵呵地问道:“菲普先生,如今华夏开放的大门已经打开,如此巨大的市场,难道你不动心吗?”
菲普的华夏语水平越发见长,也是满脸笑意:
“黄医生,我很看好华夏的巨大市场,但目前来说,不管是设备还是技术人员,还不具备在华夏建厂的条件啊。”
黄不凡摆摆手:“我的观点和你有所不同,从商业的角度说,越是落后的地区,就越具备后发优势。如果等到大家都认为够条件了,那时候你们还有何优势?
在我看来,与其将来和别人剧烈竞争,不如趁现在还是一片荒芜早点开拓。你可以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同时也可以培养将来所需的技术工人和人才嘛。”
黄不凡的话,让菲普很是深思熟虑了一番,最后坦然承认他说的有道理。
于是慷慨决定,尽快在富溪厂设立半导体部门,尝试先生产一些中低端的电子元件。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黄不凡叫来高小鹰和杨小强,趁菲普团队还在这里,立即着手筹建富溪电子厂半导体部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