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雪灾报告

漏洞二:储备虚胖

“省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账面帐篷五万顶,实地盘点仅三万两千顶,缺口一万八千顶,去向不明。”

漏洞三:指挥层级过多

“从县到省,层层请示,层层画圈,一个调运指令平均耗时十一小时,而雪崩掩埋黄金救援时间只有两小时。”

……

每写一条,他都标注“详见附件”,附件是凌晨刚从各地传真来的原始记录,铁证如山。

第三部分,十一条对策,像十一条鞭子

“一、建立省级应急指挥中枢,由常务副省长挂帅,气象、交通、应急、财政、公安五部门常驻合署办公;

二、救灾物资储备实行‘账实双控’,省纪委牵头,半年一审计,一年一巡视;

三、省级财政设立应急专项资金十亿元,单列户头,不经部门周转,直达一线;

……

十一、将雪灾复盘报告列为省委中心组学习必读书目,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撰写心得体会,限期上报。”

写到这里,他停下,点上一支烟,深深吸一口,烟雾在灯光下盘旋,像一条白龙。

他知道,第十一条最毒:

心得体会,限期上报,等于把所有一把手绑在同一根绳上,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第四部分,他要钱、要编、要政策:

“建议中央启动‘北江应急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总投资不低于一百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百分之六十,省级财政承担百分之三十,市县配套百分之十;

编制方面,省级应急指挥中心增设副厅级专职副主任一名,正处级应急指挥专员五名,技术编制十五名;

政策方面,恳请中央授权北江试点‘应急采购绿色通道’,重大灾害发生时,可不经招标直接采购抢险物资。”

写到这里,他忽然想起前世:

2013年,邻省大地震,北江对口支援,因采购流程繁琐,救灾物资延误三天,被媒体痛批“官僚主义”。

那一次,他站在人群里,看着书记脸色铁青,却无能为力。

今生,他要提前把这条绿色通道钉死在文件里,谁也别想再踢皮球。

凌晨三点,文档终于收尾。

一万八千字,三十八页,附件十七份,表格九张,像一座小山。

林万骁靠在椅背上,颈椎发出轻微“咔吧”一声。

他抬手,在署名栏敲下三个字:

林万骁

光标停了一秒,像刀锋悬在颈后,然后重重按下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