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舆论造势

晚上座谈,林万骁更是火力全开。他不再是那个埋头干事的镇长,俨然成了乡村振兴领域的“理论家”,把那份《青桥经验》报告里的精髓,用最生动活泼的语言阐述出来,听得各位政策研究大佬们眼睛发亮,直呼“接地气”、“有干货”、“启发很大”!

调研结束时的反馈会上,副主任握着林万骁的手用力晃了晃:“万骁同志,不虚此行,真是不虚此行啊!你们青桥的经验,不仅做得实,总结得更好!有血有肉有灵魂!回去我们一定好好向省委汇报!”

送走心满意足的调研组,青桥干部们刚想松口气,第二波攻势又到了。

第二天,《北江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重磅系列报道开篇:《解码“青桥奇迹”:一个乡镇的乡村振兴答卷》,作者赫然是首席记者沈星澜!

这篇文章写得那叫一个精彩!既有宏观视野,又有微观细节;既有数据支撑,又有人物故事;既充分肯定了青桥的成就,又深入剖析了其成功的“密码”。

文笔犀利,观点鲜明,金句迭出,看得人热血沸腾。

“……在这里,党建不是会议室里的报告,而是车间党员攻关小组的红旗,是民宿联盟党支部的承诺牌……”

“……在这里,农民不再是看天吃饭的被动者,而是拿着宅基地入股、等着年底分红的‘股东’,是开着宝马种有机菜的‘新农人’……”

“……镇长林万骁,这位年轻的掌舵人,用他的话说:‘发展不是为了数字好看,是要让老百姓觉得,这日子有奔头!’……”

系列报道一连发了五天,天天头版,篇篇重磅。“青桥经验”这个词,像病毒一样迅速传遍全省,甚至引起了央媒的关注。

青桥镇的电话都快被打爆了,全国各地来考察学习的、采访的、取经的团队络绎不绝,镇里那家唯一的宾馆天天爆满,民宿订单排到了三个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