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阶段性成果

这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证明,更意味着,他拥有了一个更高、更有效的支点,可以去撬动更多的东西,去影响更深层次的决策。这比他个人升迁半步,意义更为重大。

接下来的几天,风平浪静,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但部内的风声,总是传得比文件更快。

首先是舆情信息局内部的变化。之前对他的一些工作思路(如强调基层感知、质疑纯技术依赖)持保留态度的个别老同志,在楼道里遇见他时,笑容明显真诚了许多,甚至会主动停下来聊几句,话语间带着“还是林局眼光独到”的意味。各处处长汇报工作时,态度更加恭谨,对他提出的要求执行得更加迅速彻底。一种无形的权威,在悄然确立。

其次是跨司局的交流。以前需要他主动协调甚至搬出分管领导才能推动的一些数据共享、联合研判事项,现在对方单位的态度积极了很多。一位以前打交道时总带着几分部委老资格傲气的某局副局长,甚至在一次非正式场合,主动端着茶杯走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万骁局长,你那篇东西写得硬是要得!以后多交流!”

甚至连食堂吃饭时,他常坐的那张桌子,周围空着的座位都似乎比平时多了些。一些其他部门的司局级干部,会“偶然”坐过来,看似随意地聊几句时事,话语间却透着打探和结交的意味。

林万骁对此一概泰然处之。不骄不躁,不卑不亢。该工作工作,该开会开会。对于旁敲侧击的打听,他要么巧妙避开,要么就用“都是分内工作,领导过誉了”之类的套话轻轻带过。他深知,在这种地方,一时的风光说明不了什么,稳得住,走得远,才是硬道理。

晚上回家,他跟夏宁宁简单提了提这事,语气平淡,像在说一件与自己关系不大的工作进展。

夏宁宁却听得眼睛发亮。她放下手里的书,看着他:“真的?中央领导批示了?”她虽然不是体制内人,但出身那样的家庭,太明白这背后蕴含的分量。

“嗯。”林万骁点点头,脱下外套挂好。

“太好了!”夏宁宁走到他身边,由衷地为他高兴,“这说明你的思路是对的!你的价值被看到了!”她比自己课题取得突破还要兴奋。

林万骁看着她雀跃的样子,笑了笑,伸手揽住她的肩膀:“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接下来,才是真正见功夫的时候。”

夏宁宁靠在他怀里,安静下来,点了点头。她明白他话里的意思。荣誉背后,是更重的责任和更险的风浪。

“不管怎样,”她轻声说,“我和曦曦都支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