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与机遇如同双生子般在他心中盘旋。风险在于,这种“耦合”现象一旦被外界知晓,尤其是被别有用心的势力过度解读或利用,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恐慌或地缘猜疑。其潜在驱动源如果真实存在且可控,更是价值无法估量的战略资源。机遇在于,这或许是为“穹顶”系统打开一扇全新感知维度的大门,甚至可能颠覆人类对地球乃至宇宙的认知。
他回到桌前,拿起一支特制的、笔尖带着加密芯片的钢笔。笔尖悬在报告末尾的批示栏上方,微微一顿。灯光下,他棱角分明的侧脸显得格外坚毅,眼神锐利如鹰隼,穿透纸背,仿佛看到了高原上那群在极端环境中坚守的科学家们热切而忐忑的目光。
小主,
终于,笔尖落下,在加密纸张上留下清晰而有力的字迹:
> “牧星人”并“天河”项目组全体:
> 报告收悉。阶段性成果斐然,扎根艰苦,殊为不易,特予嘉勉。
> 所呈‘星漪-地颤’耦合现象,极具探索价值。批示如下:
> 1. 深化研究: 成立专项小组(代号‘弦歌’),由‘牧星人’牵头,吸纳天体物理、地球物理、复杂系统及信号处理领域精锐。集中资源,对现象进行多维度、长周期、高精度复现观测与数据采集。首要目标:确认现象真实性,排除一切可能的干扰源(仪器、环境、数据处理流程)。
> 2. 拓展关联: 在绝对保密前提下,可尝试在‘天河’数据池安全框架内,有限度引入‘息壤’网络其他频段历史数据(需最高权限解锁)、区域高精度重力场监测数据、乃至特定空间天气数据(如太阳风粒子流),进行交叉关联分析。寻找‘耦合’的触发条件与边界。
> 3. 理论构建: 鼓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可参考附件加密理论索引(权限:L-9,含李长庚教授部分非公开手稿摘要),从复杂系统非线性共振、能量场耦合、甚至时空几何微扰等方向尝试建立初步解释模型。模型需具备可证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