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玄策坐在主位,自始至终没有参与争论。他穿着那身标志性的深灰色中山装,身姿挺拔如崖畔青松,目光沉静地注视着全息屏幕上那惊心动魄的数据洪流,又缓缓移向会议室外巨大的落地窗。窗外,金融街的柳树在微风中摇曳,柔韧的枝条随风舞动,任凭风势如何,那纤细的柳条只是优雅地弯折、舒展,却不见断裂。漫天的柳絮,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晕,无声地飘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的眼神深邃,仿佛穿透了眼前的金融风暴,看到了某种更深层的韵律。就在争论声即将达到顶点时,李玄策缓缓抬起了手。一个简单的动作,却仿佛带着无形的力量,让激烈的争吵瞬间平息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
他没有看争论的双方,而是指向窗外那在风中坚韧舞动的柳枝,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一种洞悉天地的平和:
“诸位请看窗外。”
众人下意识地循着他的手指望去。
“狂风过境,硬枝易折,柔柳偏能无恙。”李玄策的声音如同山涧清泉,流淌在凝滞的空气中,“《道德经》有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又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眼前这金融市场的巨震,表象是资本的恐慌与逃离,是数字的狂躁跳动。但其根源,在于人心之‘躁’。恐慌如同瘟疫,蔓延最快的是人心。此刻若只盯着那跳动的指数,急于用猛药去‘托’、去‘堵’,非但不能平息其‘躁’,反而可能火上浇油,引发更大的混乱。”
他收回目光,环视在座的顾问们,眼神平静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当务之急,非‘托股指’,而在‘镇人心’。人心若定,恐慌自消;恐慌消散,市场自稳。此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之道。”
李玄策的话语,如同在炽热的争论场上投下了一块寒冰,瞬间冷却了焦躁的气氛,也带来了新的思考维度。他不再等待回应,条理清晰地阐述他的应对之策,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
“第一策,清风拂尘。”他竖起一根手指,“信息不明是恐慌的温床。立刻协调权威媒体、经济专家,全方位、多角度解读当前经济基本面。我们的制造业韧性如何?消费潜力多大?创新动能是否强劲?用扎实的数据、易懂的语言,把真实情况告诉民众,把发展的信心传递出去。同时,成立快速反应小组,对市场上恶意传播的谣言,特别是唱空经济、制造恐慌的虚假信息,进行精准打击、及时辟谣。谣言止于智者,更止于公开透明的阳光!”
“第二策,剪除荆棘。”第二根手指竖起,他的眼神变得锐利如刀,“此轮波动,有迹象表明存在境外势力利用程序化交易进行恶意做空、兴风作浪。这已非正常的市场波动,而是金融战的黑手!”他目光转向负责信息追踪的一位干练女顾问,“立刻启动最高级别金融安全预案。联系国家安全部门相关部门,调用一切技术手段,溯源追踪异常交易源头,锁定幕后黑手。特别是那些隐藏在离岸账户、层层嵌套的复杂交易结构背后的恶意资金。”他顿了顿,补充道,“让周卫国参与进来。他在国际物流网络和供应链信息追踪方面有独到之处,那些用于追踪危险品流向的‘暗线’技术,或许能帮我们更快地锁定这些金融‘危险品’的源头和路径。精准打击,斩断恶意做空的链条,清除市场中的‘毒荆棘’!”
“第三策,疏渠引水。”第三根手指竖起,他的语气恢复了平和,带着一种引导的意味,“恐慌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需要给市场注入明确的、积极的长期预期信号。”他的目光投向负责社保和长期资金的顾问,“择机释放信号,表明国家社保基金、养老基金等长期资本,将基于价值投资原则,适时加大对A股优质蓝筹股和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核心资产的配置力度。这不是救市,而是基于对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坚定信心所进行的战略性资产配置。让市场看到‘活水’的方向和决心,疏导恐慌情绪,稳定长期预期。”
三策既出,清晰明了,既有雷霆手段(剪除荆棘),又有春风化雨(清风拂尘、疏渠引水),更蕴含着“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深邃东方智慧。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方才争论的两位顾问陷入了沉思,脸上浮现出豁然开朗又带着一丝惭愧的神情。其他顾问则纷纷点头,眼中闪烁着信服和振奋的光芒。李玄策的策略,跳出了“救与不救”的二元对立,直指人心这个根本,既有高度,又有可操作性,更充满了文化的底蕴和哲思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