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到书案前,铺开一张巨大的宣纸。
“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
他提起笔,饱蘸浓墨,目光却仿佛穿透了书房的墙壁,望向了那遥远的天际,
“但这场辩论,从一开始,就不是辩给他们听的。我要辩给的,是父皇,是天下百姓,更是这……悠悠青史。”
在接下来的两日里,萧济安的生活轨迹与所有人预想的截然不同。
白天,他没有像大家预料的那样,去拜访名儒,或者闭门苦读那些圣贤经典。
他依旧像往常一样,每日清晨去城外的新民村视察工程进度。
他走进那间刚刚落成的“启蒙学堂”,看着那些从废墟中被拯救出来的孩子,正用一种好奇而渴望的眼神,跟着落魄秀才,一笔一划的在沙盘上学习自己的名字。
当一个扎着羊角辫,脸上还带着些许黑灰的小女孩,怯生生的将一朵不知从哪里采来的野花递到他面前,用清脆的声音喊出“谢谢王爷”时。
萧济安的心被轻轻触动了一下。
他蹲下身,让自己与小女孩平视,看着她那双清澈但带着胆怯的眼睛。
他没笑着轻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被他温柔的目光鼓励,小声的回答:“我叫……丫丫。”
“丫丫,”萧济安重复了一遍,然后伸出双手,郑重的从她的小手中接过了那朵不起眼的、甚至有些蔫了的黄色野花,
“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看的花。谢谢你,丫丫。”
得到夸奖的丫丫,脸上露出了一个大大的,灿烂的笑容。
萧济安看着这个笑容,自己也露出了连日来最轻松的一个笑容。
为了这些可爱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到了傍晚,他才会回到府中,将自己关在书房。
宋濂和茅元仪数次想要进去探望,都被他拒之门外,只能每日看着一叠叠写满了字的废稿被送出烧掉,心中愈发焦急。
王若薇也同样担心丈夫压力太大,特意寻来了几本儒家核心经典的孤本想送去。
可当她走到书房门口时,却听到里面传来悠扬的琴音。
她透过门缝看去,只见丈夫正坐在窗前,身前摆着一张古琴,修长的手指在琴弦上从容拨动,神态专注而平和,仿佛外界的一切风雨,都与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