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笔落惊风雨,文成泣鬼神!

“是!殿下!”

很快,一张巨大的书案被两名内侍抬到了大堂的正中央。

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所有人都愣住了。

这是要做什么?

吵不赢,就要开始写字画画了?

就连孔文正等人,也是一脸的错愕与不解。

在全场数万人困惑、不解、好奇的目光注视下,萧济安走到了那张巨大的书案之前。

他闭着眼,深吸了一口气,立于案前,迟迟没有动笔。

耳边,那原本嘈杂的大堂,似乎在这一刻彻底安静了下来。

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疫区之内,刘三娘跪在地上无声流泪的脸;

浮现出新民村里,那个叫丫丫的小女孩递给他那朵黄色野花时,那双清澈又胆怯的眼睛;

浮现出宋濂为了天下寒门向他躬身叩首时,那花白的双鬓与弯曲的脊梁;

浮现出茅元仪在谈及水利工程时,眼中那无法抑制的热爱与光芒。

最终,所有的画面,都定格在了他前世,那位将他从孤儿院带出来、教他读书识字的老教授,在临终前拉着他的手,用尽最后力气说出的那句话。

“济安,读书,不是为了让你自己过上好日子。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过上好日子……”

所有的思绪都化作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磅礴文气,凝聚在了他的笔尖之下。

他睁开眼睛,提起那杆饱蘸了徽州墨香的狼毫大笔,手腕悬空,没有丝毫犹豫,在那张洁白如雪的巨大宣纸之上,落下了笔。

一笔一画,皆如刀刻斧凿。

四个大字,跃然纸上。

——《为民学论》!

写罢标题,他笔锋一转,毫不停顿。一行行辞藻华丽、对仗工整的骈体文,便从他的笔下流淌而出。

“……天地立心,生民立命,此乃学问之本源,士子之初心也!然,观当今之学,多务虚名,而鲜涉实务。庙堂之上,高谈阔论者众,而躬耕实践者寡……”

小主,

他的字写得极快,却又极稳。那是一种融合了颜筋柳骨,又带着一丝沙场金戈之气的独特书体,大气磅礴,自成一派。

所有懂行的人,仅仅是看到这手字,便已是心神巨震。

一个自幼在边关长大的武夫,怎能写出如此宗师气象的书法?!

而当他们凝神细看那文章的内容时,更是被惊得头皮发麻。

“……或曰:君子不器。此言谬矣!夫器者,所以载道也!舟船为器,可渡江河;车马为器,可达千里;

律法为器,可安社稷;兵戈为器,可卫家国!无器,则道为空谈!弃器而论道者,无异于缘木而求鱼,水中而捞月!”

这篇文章,引经据典,却又字字句句都在推翻那些经典的固有论断!

他用最古典的文体,阐述着最新潮,最大逆不道的思想!

高台之上,太子和刘邦脸上的血色早已褪得一干二净。

他们死死地盯着那篇正在成型的文章,只觉得手脚冰凉,后背渗出一层冷汗。

文武双全?

不,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文武双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