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深渊初探——载人深潜器的首航

太平洋深处,米的“挑战者深渊”底部,高压海水裹挟着暗涌的寒流,像巨兽的利齿般啃噬着“龙渊”号载人深潜器的合金外壳。伊万诺夫裹着厚重的抗压服,护目镜上蒙着层白雾,额头渗出的汗珠顺着下颌砸在操作台上,发出细微的“啪嗒”声。他粗粝的手指在虚拟面板上快速划动,喉结滚动着喊道:“声呐组!左前方500米,金属反射信号!重复,金属反射!”

“龙渊”号的驾驶舱内,全息屏的蓝光映得人脸庞发白。浑浊的海水中,一团幽蓝的光雾正缓缓舒展,像深海巨兽张开的咽喉,光雾中心隐约露出金属结构的棱角——那分明是“星钢”合金特有的螺旋纹路,与北极基地“完美进化体”装甲的材质如出一辙。

叶岚坐在副驾驶位,发梢沾着机油的亮泽,指尖在量子键盘上翻飞如蝶。她扯了扯脸上的防护面罩,声音带着几分紧绷:“信号频率12.7赫兹,振幅比北极基地的‘进化体’能量波动高30%。老毛子,这玩意儿……怕不是‘深海守卫’的老巢?”

“龙渊”号的观测舱内,凌夜倚着舷窗而立。黑色风衣下摆垂落如瀑,腕间的“时空之心”吊坠泛着幽蓝微光,将他眼底的光芒衬得愈发冷冽。他望着窗外翻涌的暗流,喉结动了动,声音沉稳如淬过寒铁:“全员备战。龙武,带‘影卫’小队进战斗舱;秦医生,检查生命维持系统;伊万,保持与指挥中心量子通讯。”

“龙渊”号的诞生:钢铁与时间的奇迹

三个月前,当中科院地质所的老教授捧着“板块加速运动”的监测报告冲进黎明城时,凌夜正站在“星枢”实验室的全息屏前,指尖轻点着“诺亚”号残骸的星图。

“凌先生,”老教授的声音带着颤抖,“太平洋板块的移动速率比末世前快了60%,断层带的应力值已经突破了临界点!如果再不想办法……”

凌夜抬眸,目光穿透全息屏上跳动的红色预警,落在墙角的“星钢”合金样品上。那是他用“时空之心”的空间存储功能,从21世纪的军工仓库里“借”来的——原本只存在于图纸上的“深海潜艇外壳材料”,此刻正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

“造一艘能下潜到米的深潜器。”他对身旁的伊万诺夫说,“用‘星钢’做外壳,装‘时空之心’的时间减速模块,再给叶岚的‘万物解析’留个接口。”

“三个月?”伊万诺夫瞪圆了眼睛,“老毛子我造过最先进的阿尔法级潜艇,从设计到下水至少要一年!”

“我们有‘时空之心’。”凌夜拍了拍胸口的吊坠,“把时间流速调慢五倍,给你们的‘时间’就多了。”

于是,在“星枢”实验室的地下车间里,三百名工程师昼夜轮班。叶岚带着技术团队拆解了“诺亚”号的声呐系统,将其改良为能穿透米水深的“量子声呐”;秦婉的医疗组用“净化之源”的生物酶研发出“抗压药剂”,能让人体在1200个大气压下保持清醒;最疯狂的是伊万诺夫,他带着“影卫”小队在零下196℃的液氮池里调试“星钢”焊接工艺——那是连“创世者”的造物都未必能承受的极端环境。

“测试通过!”当最后一块“星钢”装甲板严丝合缝地嵌进船体时,伊万诺夫狠狠砸了下操作台,“这玩意儿要是沉了,我把老毛子的胡子剃了当螺旋桨!”

下潜:黑暗中的猎杀

“龙渊”号的推进器发出低沉的轰鸣,像一头苏醒的深海巨兽。舱内的重力模拟系统启动,队员们脚下的地板微微倾斜,胃里泛起阵阵翻涌。秦婉穿着无菌白大褂,正给队员注射“抗压药剂”——淡金色的液体注入血管时,队员们的瞳孔微微收缩,呼吸逐渐平稳。

“记住,”她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冷静得像手术刀,“遇到‘深海守卫’,优先攻击它们的能量核心。那些发光体是‘星尘病毒’的储能装置,毁了它,这些怪物就跟断了电的机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