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站在一旁,麻木不知所措的;有父母正在嘱咐的;有拉着妻儿的手,久久不肯分开的;有时不时的哭泣声,让人心里好不难受。
还好周阳没让张氏他们出来,要不然又是好一阵难受。
此时只见里正周丰正跟一个虎背熊腰,穿着盔甲 ,手拿长枪的中年人,不停的说着些什么。
周阳为了听见他们说的什么,就往前靠了靠。
原来这位中年壮汉就是这次负责征兵的百夫长,叫李大山,也是朝歌县人。
前两年在边境当兵,立过些许功劳,就当上了百夫长。
“李百夫长,我们村里的这些后生可就托你好好照顾了!”只见周丰微微弯了弯腰,双手作揖道。
“周里正可不敢当,我会尽量把他们都带回来的。说不定你们村里还能出个将军呢!”李大山在旁边打着哈哈道。
他可不敢说能把人都带回来。战场多残酷,他是知道的。
就去年他们村一起去当兵的就有一百来人,可结果几场战争下来,能活下来的就只有那么十来个人,全胳膊全腿的就剩三人。
他自己能否安全回来还是个未知数呢。
不过双方也都知道,这上战场能否活命全看天意。
人群开始集合。
周家村有一百多户人家,符合年龄条件的就有116户。这116户中,有18户缴纳了八两免除兵役钱。
于是此刻站在这里的就剩下98人了。
“大家都听好了,这位就是负责这次征兵的百夫长,李大山,也是负责你们北上战争的,你们以后就都听李大山百夫长的命令行事,知道了么?”
里正周丰站在一个大石头上大声喊道。
“知道!”众人应声喊道。
“下面,我点一下征兵名册。”李大山从周里正手里接过兵员的花名册后就开始点名。
。。。。。。
等点完名字,李大山看着这强征起来的队伍,最小的有15岁的,最大的还有已45岁,高矮胖瘦,什么样的都有。
这样的兵拉到战场上去有什么用,只能是消耗对方的弓箭等战备物资罢了,妥妥的一炮灰。
李大山心里想着,但是脸上却不显任何情绪,说道:“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百夫长,今后我们就是袍泽兄弟了。
我希望你们能做到令行禁止,否则就是军法从事。你们能做到吗?”
“能!”
“很好,我不希望有兄弟在我手中不听命令,否则别怪我执行军法。接下来我们先到黎阳县城。出发!”
队伍中的很多人正挥手告别。也许这很可能是与妻儿父母的最后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