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渊不由得在心中叹了声气,武昭儿年纪这么小,都能理解的差不多,这孩子怎么就不理解呢,明明阿山私底下有帮他补课。
他明明这么努力,还是不要打击他的积极性,慢慢来吧,说不定哪天就开窍了。
“刘洵,君子有九思,分明是哪九思?”
刘洵拱了拱手,回答道:“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出处?”
“《论语?季氏篇》。”
秦渊嗯了一声道:“回答的非常好,今晚上可以带一只叫花鸡给你阿娘。”
刘洵被夸奖,激动的发抖,深深一揖道:“谢谢家主。”
秦渊的判断没错,刘洵在学习上,确实更擅长死记硬背这类文科的学习方式,碰上需要深度理解的学科,便完全没了辙。
明明学了整整一个月,阿拉伯数字依旧背的磕磕绊绊,到五十就卡了壳,怎么都进行不下去,五十一明明就在嘴边,却怎么也吐不出来。
阿山已经苦口婆心地提醒过无数次,可一到背诵,刘洵依旧出错,急得阿山直龇牙咧嘴,几近发狂。殊不知,授课之人越是急躁上火,刘洵就越是紧张,脑子一乱,愈发背不出来。
秦渊能做的,是为刘洵构建一个后世的世界观,让他的见识远超那些只知死读书的书呆子。
孩子年少时,一定要帮其树立起基本的学习意识,既不能让他们觉得学习苦不堪言,从而心生抵触,也不能让他们觉得不学习也能功成名就,进而懈怠荒废。
这其中,言传身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如古人云,“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一对投身教育事业的教授夫妻,未必能养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孩子,却大概率不会教出庸碌无能之辈。
可要是父母整日脏话不离口,只知抽烟、打麻将,孩子哪怕再努力,心底也难免潜藏着大量负面性格。即便日后功成名就,骨子里也会透着股抹不掉的“魔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