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若不嫌弃,可否允臣亲自治馔。”
“哦……朕的平原侯还会治馔?”
“会一些乡野菜,请陛下尝个鲜。”
“好好好,去准备吧。”
……
皇宫里的菜单列有百八十道,翻来覆去也多是固定菜式,真正适口的不过寥寥数道,多数菜品的滋味,反倒不如坊市间小吃那般鲜活浓烈。
现代人常误以为帝王饮食极尽精致奢华,实则不然。
后世餐饮中常见的复杂调味与创新技法,是古人受限于时代条件难以设想的。
尤其宫廷宴席,规矩远比滋味重要,御厨绝不敢擅自更改既定菜谱,只能严格依照传下的菜方烹制。
皇权体系下,若因菜品改动让皇帝吃出任何差池,最轻的惩罚都是杀头,没人敢冒这个险,也没人允许你玩花活。
真正接近现代菜品“有滋有味”风格的煎炸烹炒技法,要到明清时期才逐渐成熟,各类注重调味的菜式也随之慢慢登上餐桌。
在此之前的宫廷饮食里,能称得上“拿得出手”的,多是烤炙类菜肴(靠食材本味与火候提香),或是干果、蜜饯、果脯这类甜点。后者因制作工艺相对固定,且不易出错,反倒成了宫廷饮食里的“亮点”。
所以说,不少宫廷菜虽名号响亮,但若真按古方复原,核心往往是凸显食材本身的味道,主打的就是一份“原生态”,未必符合现代人对“美味”的期待。
这么看,做皇帝,似乎也挺可怜的……吧。
(PS:《清异录》,宋代陶谷所撰,其记录了唐中宗时期韦巨源拜尚书令时,举办“烧尾宴”宴请皇帝的《烧尾宴食单》,他十分自豪拿出了五十八道顶级的食材,最后御厨也不过只用了蒸煮的形式,比如蟹黄,蟹膏还创意性的放了糖,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味道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