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您家工坊招了我家那口子,如今家里日子好过了,这菜地伺候得也更精心了!”
老农说着,不由分说地从担子里拿起一把韭菜,硬要塞到锦书怀里。
“大东家,拿回去尝尝鲜,不要钱!”
锦书有些为难地看向李去疾,李去疾笑着摆摆手。
“王大伯,心意领了,这瓜我们不能收,你拿去卖了,也能多换几个铜板。”
几番推辞,老农才一步三回头地挑着担子走了,嘴里还不停念叨着“大善人”。
朱元璋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沉默不语。
接下来的一路,更是让他见识到了什么叫“得民心”。
“李大善人!”
“大东家好!”
路边的商贩,迎面的路人,几乎人人都热情地与李去疾打着招呼。
那不是畏惧,也不是谄媚,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亲近与尊敬。
更有甚者,一个卖饴糖的小贩,直接包了几块饴糖吗,塞到了朱标手里。
“二东家,这两位是来和大东家谈生意的吧?”
“尝尝我的手艺!”
“刚做好的饴糖,可甜了!”
朱标显然已经非常适应这种突如其来的热情,下意识地就要掏钱。
“诶!李二善人您这就见外了!”
小贩把手一摆,脸上满是真诚的笑容。
“要不是大东家和您前两年借了我粮食,还不收利息,别说卖饴糖了,我全家都得喝西北风去!”
朱标拿着那包饴糖,侧头看了看朱元璋,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奇异感觉。
以前,他作为“李小二”来江宁县的时候,也感受过这些热情。
但如今,知道自己了“朱标”的身份,身边还跟着父皇和母后,却对这种感觉有了新的体悟。
在京城的时候,自己却从来没感受过这种热情,
那些宫女太监对他的敬畏,是因为他作为“朱元璋嫡长子”、“未来皇储”等众多身份。
并没有因为他是“朱标”这个人而敬畏他。
而朱元璋,此刻表情已经变得异常复杂。
“二东家?”
“李二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