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老朱暗访

马皇后刚接过宫女递来的茶,闻言抬眼看向刚进门的朱元璋,嘴角噙着笑,“今儿怎么有空过来?莫不是那便民楼的事,又让你看出什么门道了?”

朱元璋把手里的小镰刀往桌上一放,铁刃在烛火下泛着光:“你是没瞧见,那楼里的小子们,把个买卖做得比吏部算钱粮还清楚。就说那朱允熥,先前我瞅着他总爱捣鼓些新奇玩意儿,今儿见他在楼里指挥伙计分货,算钱时连个零头都错不了,倒有几分像模像样了。”

马皇后抿了口茶,眼尾的笑纹弯得更深:“孩子大了,总得学着理事。倒是你,一大早穿身粗布褂子出去晃悠,回来就说这些,莫不是又跟谁换了衣裳?”

“嘿,你怎么知道?”朱元璋挠了挠头,把镰刀往她面前推了推,“你看这刃口,磨得比宫里的裁纸刀还光滑,是那楼里一个老汉打的。说是什么‘便民楼特供’,寻常铁匠铺可出不了这手艺。”

马皇后拿起镰刀掂了掂,指尖划过刃口,又轻轻放回桌上:“既是便民,自然得有便民的样子。前儿听宫女说,楼里连给孩童做的虎头鞋都分了大小码,比咱们宫里的尚衣监想得还细。”

“可不是嘛!”朱元璋往椅背上一靠,声音亮了几分,“我刚进门时,见个老嬷嬷买了斤糖糕,伙计还特意多给了半块,说‘您老牙口不好,这个软和’——这待人接物的法子,比咱们在朝堂上教的那些规矩,实在多了。”

马皇后笑着摇摇头:“你啊,就是见不得这些烟火气。不过话说回来,能让百姓笑着过日子,比什么都强。对了,那楼里的米价,真如外面传的那样,比市价低两文?”

“低两文不说,还管送上门。”朱元璋拿起镰刀又看了看,“我瞅着那掌柜的账本,上面记着‘薄利多销,积少成多’,倒比户部那些算来算去的账册明白。”

正说着,门外传来太监的通报声,说朱允熥派人送来了新做的桂花糕。马皇后打开食盒,一股甜香漫开来,她拿起一块递给朱元璋:“尝尝?听说是楼里新琢磨的口味,加了些蜂蜜,不那么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朱元璋咬了一口,桂花的清甜混着面香在嘴里散开,他含糊着说:“嗯,比御膳房做的多了点……烟火气。”马皇后看着他的样子,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烛火在两人脸上投下暖融融的光,倒比宫里的金砖玉瓦更让人觉得踏实。

马皇后用帕子擦了擦朱元璋嘴角的糕屑,笑道:“这烟火气啊,才是过日子的味道。你总说百姓过得好不好,得看粮仓满不满,依我看,还得看他们脸上有没有笑模样。这桂花糕能让你说句好,说明那楼里的人是真用了心。”

朱元璋嚼完嘴里的糕,点点头:“你说得对。先前总想着让户部多征些粮,却忘了百姓日子过得细,一块糕里加不加蜂蜜,都能让他们念叨半天。看来这便民楼的法子,倒能学一学——让百姓能摸着实在的好处,比空喊口号强。”

正说着,窗外传来几声孩童的笑闹,原来是便民楼的伙计送完糕,正逗着宫门口的小太监玩。马皇后挑开窗纱看了一眼,回头对朱元璋道:“你瞧,连送东西的伙计都带着笑,可见平日里待他们不薄。要是宫里的人都能有这份劲头,何愁事办不好?”

朱元璋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眼里漾起暖意:“行,回头让吏部的人去楼里学学。对了,那朱允熥,回头让他把楼里的账册送一份来,我倒要看看,这‘薄利多销’到底能算出多少门道。”马皇后笑着应了,又拿起一块桂花糕递给他:“先别急着琢磨公事,再尝尝这个,凉了就不好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