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了!”不知谁喊了一声。

欢呼如潮水般涌来。孩子们从围墙外翻进来,踮脚张望;妇女们抱着孩子挤在门口;连平日最沉默的焊工老刘,也摘下口罩,咧嘴大笑。

丁元英依旧站着不动,直到春梅跳下车,把钥匙交到他手中。

“方向盘有点沉,但转向准。”她说,“就是空调制冷慢了点。”

他接过钥匙,终于露出一丝笑意:“问题记下来,下周改。”

然后,他转身面向人群,声音不高,却穿透喧嚣:

“今天这辆车下线,不代表我们赢了。它只是证明,我们没输给自己。”

人群安静下来。

“三年前,有人说王庙村穷得只剩骨头;两年前,有人说我们造音箱是在做梦;现在,还有人说山村造整车,不过是闹剧一场。但我们今天站在这里,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而是要告诉自己:我们可以做到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一张张黝黑而炽热的脸。

“但这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要面对的是市场。是消费者会不会愿意花钱买一辆王庙造的车;是我们能不能按时交付、保证质量、建立售后体系;是资本愿不愿意继续相信我们,而不是只盯着报表上的利润。”

芮小丹接过话筒:“所以我已经联系了东省交通厅和推广办,申请将‘星辰号’纳入乡村公共服务采购目录。第一批订单目标是五十辆,用于乡镇警务巡逻、医疗急救和物流运输。”

人群中响起惊叹。

“不止如此。”她继续说道,“我已经写了一份报告,提交给国家乡村振兴局,附上了我们的成本结构、技术路线和社会效益模型。如果我们能通过评审,就有机会进入中央财政支持项目库。”

冯世杰激动得直搓手:“要是真成了,咱们就能批量生产了!”

“前提是每一辆车都经得起检验。”丁元英补充,“从今天起,实行全程质量追溯制。每一块钢板、每一个零件、每一次焊接,都要登记责任人。谁出问题,谁负责。”

“那……刘冰呢?”忽然有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