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弟啊,老哥我看你是个实在人,路子也广。老陈凑近了些,声音压得更低,有笔买卖,不知道你敢不敢兴趣?
陈叔您说。王超放下茶杯,心里提了起来。老陈这人虽然合作还算愉快,但水有多深他还没完全摸清。
我有个朋友,在地区物资局有点关系。老陈用手指蘸了点茶水,在桌上写了个字,年底了,他们那边有一批的木材,都是好料子,樟木、杉木都有,数量不小。就是……手续上有点瑕疵,不能走明面。想找可靠的渠道消化掉,价格绝对比市面便宜三四成。
木材?王超心里一动。这年头木材也是管控物资,盖房子、打家具都离不开。如果能吃下这批货,无论是转手还是留着自家用(他早就想着以后有机会改善住房条件),都是极好的。便宜三四成,里面的利润空间相当可观。
但他立刻警惕起来。这玩意儿和自行车配件、烟酒副食不一样,目标太大,运输、储存都麻烦,风险也更高。
陈叔,这玩意儿……量多大?怎么交接?安不安全?王超连续发问。
量不小,起码够盖三五间房的。老陈见他感兴趣,详细说道,交接你放心,他们能弄出来,就有办法运到城外指定的地方。咱们这边负责接货、付钱就行。安全嘛……干这行哪有百分百安全的?就看胆子和路子。我那朋友跟我合作不是一次两次了,还算靠谱。
王超沉吟起来。这确实是个机会,但风险也摆在那里。他现在的本金倒是够吃下一部分,但如何销出去是个问题。自己肯定消化不了这么多,大量转手同样惹眼。
陈叔,这事儿有点大,我得琢磨琢磨。王超没有立刻答应,而且这木材,我这边销路也有限。
理解,理解。老陈点点头,你慢慢考虑。不过要快,年后回复我,这个机会可不容易。销路嘛……你可以找找像张胜利他们家那样的,谁家不想添置点好家具?或者乡下亲戚多的,分一分也就出去了。量不大,不扎眼。
从老陈那里出来,王超心里一直盘算着木材的事。这像是一块肥肉,但弄不好会噎着。他决定先观望一下,看看情况再说,暂时不轻易下水。
回到家,年味已经很明显了。李秀兰开始陆续往家买年货,虽然大部分还是凭票购买的定量东西,但因为王超时不时拿回来的,今年家里的年货明显比往年丰盛。屋檐下挂起了腌制的腊肉、咸鱼(部分是王超之前秒杀到的),虽然不多,但看着就喜庆。王红用自己第一个月工资,给王刚和王玥一人买了一顶新棉帽,乐得两个小家伙天天戴着不舍得摘。
小主,
王建国更是红光满面。有了自行车,他上下班方便,人也精神,在厂里因为技术好,年底还被车间评了个先进生产者,虽然没啥物质奖励,但发了张奖状,让他觉得格外有面子,小心翼翼地把奖状贴在屋里最显眼的地方。
王超看着家里的变化,心里暖暖的。他趁着年前,又去了几次邮局,不仅买了新发行的《一九五六年农历丙申年》生肖邮票(他知道这类邮票未来的潜力),还淘换到了一些建国初期的老纪特邮票,品相都还不错,丰富了他的邮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