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
王超适时接口,简单汇报了一下食品厂近期的状况,重点提到了计划内黄豆指标落实后,厂里打算如何利用成本优势进一步巩固质量、开拓市场,言语间充满务实,没有半点浮夸。
李向前听得仔细,偶尔问一两个关键问题,比如腐乳生产的周期、主要成本构成、市场反馈等,王超都一一据实回答,数据清晰,思路明确。
“嗯,不搞盲目扩产,先苦练内功,夯实基础,这个思路很对头。”李向前听完,赞许地点点头,“现在很多厂子一听有计划内指标,就恨不得立刻翻倍生产,往往忽略了质量和市场的承受能力。小王同志能这么清醒,很难得。”
他顿了顿,仿佛不经意地说道:“其实,县里最近也在讨论,如何更好地扶持像你们食品厂这样有特色、有潜力的集体企业。计划内的资源有限,但用好了一点,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比如,有些生产设备的技术改造,如果方向对、效益估算清晰,计委这边也不是不能考虑给予一定的支持。”
这话看似泛泛而谈,但落在王超耳中,却如同惊雷。设备技术改造支持?这几乎就是直接点明了他之前那个被否决的“电动设备”计划可能存在的转机!赵科长这顿饭,引荐之意明显,而这位李同志,似乎也真的递过来了一根极具分量的“橄榄枝”。
王超心中激动,但面上依旧沉稳,他举杯敬向李向前:“谢谢李同志的指点!我们一定再接再厉,把厂子办好,不辜负领导和赵叔的期望。”
这顿饭吃了一个多小时,气氛融洽。王超始终把握着分寸,该说话时言之有物,该倾听时专注认真,给李向前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临走时,李向前还特意与王超握了握手,勉励道:“好好干,年轻人,前途无量。”
离开赵科长家,夜风微凉,吹在王超脸上,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热意。他回头看了一眼那扇透出温暖灯光的窗户,知道今晚这顿饭,意义非凡。
赵科长的引荐,李向前看似随口的点拨,都像是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另一扇门。
第九十三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