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王林挑选新人

王祖带着王宗、王勇走了,但是战绩是带不走的。王敢这几天都悄悄去人迹罕至的地方,也不知道干什么。每次回来都面无表情,却是满面红光。

各县又陆续送来新兵,又凑足了十万人,此战白虎营损失不少,王林这几天在新兵营挑选好的苗子。王林选兵首选忠诚度高的,其次潜力高的,至于会不会骑马都是其次,不会骑马的就单独组一个步兵营。

白虎一营凑了1500人,步兵营2000人。这一次运气不错,选出潜力值99的都有两位,只不过其中一位忠诚度为零,仔细一看,原来他心向汉室,家人还是朝廷大官,不可留,找了由头,带出去悄悄杀掉,尸体都一把火烧成灰烬。

另一位名叫左旋,历史上无名,想来是本该饿死了,现在被黄巾所救。他今年才13岁,身高六尺五寸,发育得还错,只是连续饥饿,身体略显瘦弱,颍川鲁阳人,忠诚度也是100点。

还有十九人悟性都在90以上,忠诚度也超过了80,王林把这些人都纳入王林小队,准备当做亲卫来培养。

至于那些悟性七八十的,忠诚度达到60以上的都纳入白虎营。现在王林时间很多,王林准备亲自教导这二十人,这些人年龄最大的十六,最小的也才十三,按道理来说,教授武艺的时间都有些晚了,很难达到顶级,但是现在也就这条件,只能靠数量来,优中选优,通过选择悟性更高的苗子来培养,成材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王林不厌其烦的给这二十人教授基础枪法,悟性高就是不一样,不到半天,所有人都练得有模有样,接下来便是勤加练习。还有体力与力量训练,这些都由黄岐带着,不用王林操心。至于食补,那更不用王林操心了,王林小队的伙食是最好的,只怕那些小伙子们补过头。

其实王林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建立学堂,让小孩子去读书、习武。等过上五六年,黄巾军就不会再缺普通人才了。再过个十余年,高级人才也会不断涌现。而且小孩子上学,也不用多少成本,大不了修几间房子,请一些先生,再供他们的吃喝。

说干就干,于是王林来到阳城县衙,波俊小渠帅正好也在。两人就建立学堂一事很快便达成了共识,一致认为培养人才是重中之重,因为他也是天公将军亲自培养的,如果没有天公将军的培养,可能他现在要么饿死了,要么就在种地,挖矿,哪有机会成为主持阳城大战的总指挥。

波俊下令各县开办学堂,房子就用收缴的宅子,就地聘请先生、武师,教授文字,武艺。等有些基础了再选拔出众者,单独传授弓箭、刀枪棍棒、骑术等技艺。

办学需要长期投入,而且没法一蹴而就,但有什么办法,很多人才都是大家族出来的,根本不会为黄巾军所用,那些寒门学子又不多,认同黄巾军的人更少,那点人才根本不够用。

现在很多县连县令都是由力士兼任,一群识字不多,只会舞刀弄枪的武夫,想让他们管理好地方,确实有些难为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