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归墟之影’的影响区域吗?”柳云瑶精神一振,同时又感到一股寒意沿着脊椎爬升。
小主,
“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七十八。引力波与信息场异常符合理论预测的前兆特征。”
“初光之茧”继续向着波源和异常区域深入。周围的虚空变得更加黑暗,仿佛连星光都不愿涉足此地。那种低沉的、韵律性的引力波变得越来越清晰,甚至开始隐隐与方舟的结构产生共振,发出细微的嗡鸣。而那弥漫的悲伤氛围也愈发浓厚,无声地浸润着人的心绪。
终于,在方舟前方极远的黑暗背景上,出现了一些模糊的光影。它们并非实体,而是如同投射在幕布上的影像,扭曲、闪烁,极不稳定。
第一个“归墟之影”映入眼帘:那是一个巨大的、由藤蔓与发光真菌构成的生态星球,此刻却被滔天的烈焰吞噬,巨大的植物在火海中哀嚎着化为灰烬,天空被染成不祥的暗红色。影像无声,却能“听”到亿万生命瞬间湮灭的绝望悲鸣。
第二个影像接踵而至:一片高度发达的机械文明星域,无数的星环与轨道站如同精致的首饰,此刻却被一种银灰色的、如同流沙般的物质覆盖、吞噬,所有的结构都在无声无息中解体、同化,最终归于一片死寂的银灰。
第三个、第四个……一个个世界的终末景象如同走马灯般在黑暗的幕布上轮番上演。有的是被恒星氦闪吹散了大气,有的是被维度裂缝撕裂,有的是陷入了永恒的热寂冰封,更有甚者,其终结方式完全超出了柳云瑶的理解范畴,仿佛物理法则本身在那个世界被恶意篡改。
这些“归墟之影”并非连续的记录,而是碎片化的、跳跃的,仿佛“万物归一处”随意捕捉并播放着多元宇宙中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悲剧。它们共同构成了一曲无声的、关于毁灭的宏大挽歌。
柳云瑶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心脏如同被无形的手攥紧。这些景象比任何语言都更具冲击力地展示了“归零”的残酷与普遍性。逻辑之城子系统则在疯狂记录着每一个影像的数据,试图从中分析出“归零”的不同模式与共性。
然而,那持续不断的、低沉悠长的引力波吟唱,其源点似乎并非这些不断变幻的“归墟之影”。它来自更深处。
“初光之茧”穿过这片由终结倒影构成的、令人窒息的区域,朝着那引力波的核心源头驶去。周围的物理常数异常愈发明显,时空结构也开始呈现出一种粘稠感,方舟的航行速度受到了无形的压制。
终于,在穿越一片极其浓郁、几乎化不开的黑暗之后,前方的景象让柳云瑶和逻辑之城子系统同时陷入了短暂的凝滞。
那并非预想中的奇点,也不是什么庞大的天体。
在那仿佛宇宙尽头的虚空中,悬浮着一个难以用语言形容其巨大的……生物遗骸。
它形似某种鲸类,但规模远超任何已知的生命形式,其长度足以媲美小型星系。它的身躯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的、如同黑曜石与暗影凝结而成的质感,表面布满了巨大的、早已失去光泽的复杂纹路,那纹路中似乎还残留着某种超越了能量的痕迹。它静静地悬浮在那里,没有任何生命反应,仿佛已经死去了亿万年之久。
而那持续不断的、低沉悠长的引力波吟唱,正是从这具庞大到不可思议的遗骸中散发出来的!那是它死亡后,其残留的某种本源力量与“万物归一处”的引力场相互作用,产生的永恒挽歌!
“检测到目标……无法解析其生命形态……能量等级……无法评估,残余波动已超越常规尺度……其存在本身正在持续释放‘归墟之影’现象!”子系统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震撼与处理极限的滞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