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最重要。”
张总强作镇定:
不能在小年轻面前露怯,说不定只是瞎蒙的。
这时,李伟又从随身背包里,拿出一个小巧的便携式检测仪。
他没多说,只是现场随机取了一片,深南微电子生产线上,尚未包装的芯片。
又取出一片,从市场上搞来的,台湾同级竞品芯片。
接上仪器开始测试。
张总心想:
还自带设备?
这架势挺专业啊…
屏幕上的数据跳了出来:
“180mW深南 vs 155mW台厂”
那个小小的屏幕,和冷冰冰的数据。
让张总的脸色瞬间有些挂不住了。
张总额头微微冒汗:
这数据…也太准了,跟我实验室测出来的一样!
李伟看着数据,语气依旧平稳,但话里的分量更重了:
“您这片芯片,成本大概30元,卖给华强北50元。”
“台湾同性能芯片,成本25元。”
“但因为性能好、功耗低,终端价能卖到150元。”
“这差价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他们垄断了更先进的40nm工艺。”
张总暗自吃惊:
他对成本和市场价怎么摸得这么清楚?
连利润空间都算得明明白白!
李伟之所以这么自信,是因为他吃透了,技术参数和市场行情之间的关联。
他知道,不是价格战的问题,是技术代差直接决定了利润空间。
一直在旁边摆弄手机的谢爽,这时突然插话,语气带着点刻意的惊讶:
“李哥,我刚顺手查了下淘宝。”
“你说的那个台湾芯片,现在涨到200元了!”
“评论区好多人在骂,说‘华强北假货太多’,‘根本达不到标称性能’!”
张总后背一凉:
市场反应都这么激烈了?
我这“稳”字诀是不是真的过时了?
谢爽这个“僚机”当得恰到好处。
这市场的最新反应,像一把小锤子,轻轻敲了一下。
它暗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不是市场没需求,是人家宁愿花高价买靠谱的,也不愿用便宜但不稳定的。
如果深南微的工艺能上去,利润空间根本不是现在这样。
张总沉默着,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茶杯边缘。
先前那种“稳最重要”的从容感,明显淡了不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