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贺岁档的硝烟

朱琳继续道:“我们这次的宣发,就是要突出这个‘接地气’和‘贴近生活’。汪导早就定了调,联合光线传媒的王总一起干。王总是玩舆论的高手啊!”

她走到电脑前,调出一份详细的宣发策略表:“这次宣发,光靠传统路子肯定行不通。我们玩组合拳!”

“第一式:传统渠道不放松!电视广告、广播预告、平面媒体专访,尤其是春运主题相关的栏目合作,该上的都要上!主打温情、回家、团圆牌,强调‘过年回家,囧并快乐着’。”

“第二式:新媒体火力全开!”朱琳加重了语气,“这才是重中之重!”

联合新浪、搜狐等大门户,在黄金博主位置推送电影信息、幕后花絮。 天涯、猫扑、贴吧等重镇,雇佣水军,哦不,是热心网友大量发帖、炒话题。

“今年春运你遇到最囧的事”、“火车上的奇葩经历”、“过年回家的酸甜苦辣”,把电影主题和全民痛点巧妙结合,引导流量。 制作几个短小精悍、笑点十足的网络先导视频片段,比如王宝强狂灌牛奶过安检被扣下的经典画面,在QQ、PPlive、土豆网等平台投放,目标就是“让大家伙哈哈一乐,然后记住这片名”。

“第三式:精准场景下沉!”朱琳在白板上划重点,“春运人流最集中的地方是哪?火车站!汽车站!机场大巴站!汪导说了,我们要让每一个背着行李回家过年的人,抬眼就能看到《人在囧途》!”

她指着策划图:“斥资在北上广深、成都、武汉等核心城市的火车站广场、候车大厅、长途汽车站醒目位置铺开海报和立牌广告!广告词要扎心:‘回家路上,谁还没囧过?’、‘今年回家,笑着出发!’”

陈振宇看着这份土得掉渣却无比精准的宣发方案,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有点意思......汪导这是想复制《鬼影实录》的成功经验,但这次玩的更大胆,也更下沉。”陈振宇摸着下巴,“不过,王总他......”

“王总可兴奋了!”朱琳笑道,“他说搞传统媒体他早就轻车熟路,这网络营销和线下精准投放结合的模式,正好让他大展拳脚!他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带着他那帮搞宣发搞内容的小弟们大干一场了!”

与此同时,在巴哈马群岛的拍摄间隙,汪言正通过视频会议与王长田连线。

“汪导,你这招险棋走得妙啊!”视频那头,王长田的声音透着兴奋,“现在全行业都在讨论我们‘自不量力’,这关注度不就来了吗?”

汪言轻笑,背景是加勒比海独特的碧海蓝天:“还得靠王总多费心,把这关注度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票房。我这边拍摄任务重,国内就拜托你了。”

“放心!你这‘接地气’的思路我很认同。”王长田说,“我已经让团队去联系铁路部门和长途客运站了,争取在春运高峰期把宣传铺到每一个角落。网络那边,我也找了几个大V和段子手,到时候一起发力。”

“有王总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汪言说道,“记住我们的核心策略:不与他们在高处争锋,而是低头拥抱最广大的普通观众。”

结束视频会议,汪言站在沙滩上,望着远方的海平线。副导演走过来,询问下一个镜头的拍摄细节。

汪言迅速切换回《加勒比海盗》导演的角色,但心中始终留着一份对国内战场的关注。

他知道这个决定很大胆,甚至被很多人视为疯狂。但他更清楚的是,《人在囧途》与另外两部大片的受众重合度其实并不高。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无极》和《如果·爱》瞄准的是追求视听盛宴和艺术体验的城市白领和影迷群体,而《人在囧途》面向的则是更广大的普通市民和返乡人群。

“让精英们去讨论《无极》的哲学内涵和《如果·爱》的艺术价值吧。”汪言望着海面,自言自语道,“我们要做的,是让普通人在电影院开怀大笑,感受到温暖和共鸣。”

随着11月进入下旬,贺岁档的宣发战役全面打响!

《无极》继续高举高打,陈凯歌陈红夫妇继续优雅地接受各大媒体深度采访,畅谈创作理念、艺术追求、冲击奥斯卡的信心。电视黄金时段滚动播放着宏大震撼的预告片,强调着“史诗巨制”、“视觉奇观”!

报纸整版广告上,《无极》的宣传语气势磅礴:“三年磨一剑,华语电影新标杆”、“中国电影征服世界之作”。

《如果·爱》走精致文艺路线,陈可辛带着金城武、周迅、张学友辗转于高端时尚杂志和电影频道的访谈节目,展示着电影的精美画面和动人歌舞,主打的标签是“唯美爱情”、“视听盛宴”。宣传重点放在了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影院,票价也定位在较高水平。

而《人在囧途》,则如同汪言所规划的那样,悄然铺开了一张接地气的大网。

电视上,出现的不再是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或冰上华尔兹,而是一个个普通人在旅途中发生的、带着尴尬和无奈却又啼笑皆非的小动画场景,旁白是徐峥那自带喜感的声音:“回家的路,总有意外之囧......”

网络上,天涯影视区的首页突然多了一个热帖:“【盖楼贴】都说说春运回家路上你最糗的经历!我先来:那年站了20小时,脚肿得像个馒头!”

帖子下面很快盖起了高楼,各种辛酸搞笑的经历层出不穷。中间时不时有人“无意”中提及:“这不就是《人在囧途》里演的吗?太真实了!”“对对对!王宝强那个喝牛奶过安检的也太逗了!”

土豆网上,一个只有几十秒的短视频被疯狂点击转发:王宝强饰演的打工仔在安检口,被要求“行李里不能带液体”,他一脸憨厚地拿出超大桶牛奶,在安检员目瞪口呆的注视下,仰起脖子......咕嘟咕嘟干了个精光!

喝完还打了个响亮的饱嗝。视频下方电影《人在囧途》爆笑来袭!点开的人无不捧腹大笑,然后默默记住了这个电影名字。

更直观的是线下的冲击。在北京西站人头攒动的巨大候车厅里,一块巨大的LED屏上滚动播放着《人在囧途》的卡通宣传短片,内容就是各种春运囧事。

旁边的墙上也贴满了电影的海报:穿着皱巴巴西装的徐峥和扛着编织袋笑得憨憨的王宝强挤在一节车厢里,旁边配着醒目的标语:“回家的路,笑着走完!”。

不少拖着大小行李、脸上带着旅途疲惫的旅客抬头的瞬间,看到这海报,或者看到屏幕上夸张却熟悉的窘境,都忍不住会心一笑,甚至有人掏出手机记下了上映日期:“12月23啊?回去带老婆孩子看看,乐呵乐呵!”

同样的场景在全国各大交通枢纽同步上演。广州火车站、上海长途汽车站、成都公交枢纽......《人在囧途》的海报和广告出现在每一个春运人流密集的地方。

三部电影,三条截然不同的宣发路径,目标人群看似重合却又微妙错开。

一部高举高打、气吞山河;一部精致优雅、瞄准格调;一步则俯下身去,牢牢抓住了那些在年末岁尾奔波在回家路上、为生活琐碎烦恼,却也渴望着一点温暖和笑容的最普通的观众的心弦。

2005年11月底的贺岁档战场,硝烟弥漫,一场关于“谁能笑到最后”的票房争夺战,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三国争霸”姿态,徐徐拉开帷幕。

而在大多数人眼中,那投资仅800万、阵容也毫不起眼的《人在囧途》,正像一个扛着“草根”大旗的小卒,鲁莽地冲向了前方金戈铁马的战场中心。

没人知道这个小卒是否会一出场就被碾碎,还是能够在这场不对等的战争中杀出一条血路。